如果天堂存在,它应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我上大一的时候。那是一节大学适应性教育课。毋庸置疑这门课在交给我们如何适应并度过一个无悔的大学生活。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给出的一项调查报告:有百分之三十的毕业生后悔没有在大学谈一次恋爱,有百分之六十的则是后悔没有在大学好好利用图书馆(由于时隔两年,可能数据上有些出入)。当时的我坐在台下,抬头看着幕布上PPT放映着的显眼的大字,默默告诉自己:我不要成为这后悔大军中的一员。
第一次走近图书馆,抬头望去,一行金灿灿的大字“逸夫图书馆”映入眼帘。邵逸夫先生的盛名我是在初中一篇阅读中了解到的,如今看着眼前的高楼,心里油然滋生出的是敬佩、庄重之感。作为新生,我们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参观了图书馆。图书馆共有四层,打印室、报刊阅览室、自习室、各类藏书室,还有电子阅览室种类齐全。向四周环顾,墙上到处可以看到“轻声细语”的标语,圆桌、藤椅随处可见,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的休憩之地。高大的盆栽立在角落里,生机勃勃的绿为这静谧增添了一抹活泼,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如此,图书馆还提供了许多现代化设备,有检索机、电子图书馆、电子借阅机等等,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窃读记》中的主人公林海音女士生活在我这个时代,恐怕就没有这篇文章的诞生了。
我和图书馆的故事,平平淡淡,就像一潭幽深湖水般平静,没有美丽的邂逅,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却是一种归属感,那种感觉深深地烙在心里,走进她,整个人都沉下来了,世界都跟着我地心静了……
总是喜欢踏着金色地晨光,穿过曲曲折折的柏油路,走向那个神圣的地方——图书馆。早上,我喜欢坐在四楼阅览室外那个固定那个的位置,打一杯开水,捧起一本书,和许多人一样,在白雾弥漫中开始晨读。我大声的读着,不怕因发音不标准被别人嘲笑。久而久之,我感觉像是回到了高中,在上课铃响起时,我们背着书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坐到自己的座位,在晨读是竖着课本偷偷吃着早餐,老师在窗户外盯着我们的小动作,走廊里还有值日的同学在匆匆地擦着板砖……教室里传出阵阵晨读声。平时,我喜欢在二楼靠着窗户的一个位子,轻轻地翻阅着各种感兴趣的书,在每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轻轻趴在桌子上,看看周围忙碌的同学,或奋笔疾书,或凝眉沉思,感受着平静充实的快乐。看书乏了,转头看起窗外的风景:对面宽阔的场地里有几个玩着轮滑的学生,正滑、倒滑,流利的动作,帅气的身姿,我的目光久久停留不舍离去。还有绿意盎然的树、草丛,来来往往上下课的同学……夜晚降临的时候,对面五颜六色的灯光在高楼上闪烁,馆内明亮的环境,静的只能听到哗哗的翻书声和沙沙的写字声。伴随着悠悠的音乐,清脆的声音仿佛在耳边诉说:亲爱的同学,一天的图书馆生活结束了……拿起书缓缓放在书架上,轻声告别,约好明日再见。
在逸夫图书馆的时光,简单到平凡,平凡到充实,充实到感动,这是我大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美好记忆。当我缓缓的停下手指的跳动,看着屏幕上的文字,思绪却跳转到美梦开始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我曾经的座位享受自己独有的时光,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如我般的感受。图书馆是个梦开启的地方,我知道,我并非孤军作战,图书馆承载着厚重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