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隔离的日子里,考验着人们的心理韧性。从疫情带来的恐惧,到对未知的恐惧,从在家待业还要还房贷的焦虑,到亲密关系的无能....
压迫得我们难以喘息。
曾经梦想的躺吃躺睡生活,才刚实现几天,就从最初的舒适,沦落到现在的恐慌不安,多少人内心在呼喊:什么时候疫情能过去,我要出门,我要社交!!
寻常假期,前半段双方嘘寒问暖其乐融融,在大事小事上都能保持微笑,到了后半段,不满之心渐渐暴露,嫌老公赚钱少,嫌老婆不体贴...冲突一触即发。
假期7天最好,最多半月,再多就撑不住了。
这次疫情赶在了春节团圆时爆发,直接导致假期延长,婚姻中的亲密关系不得不经受一次考验。
然而近年来,丧偶式婚姻逐渐增加。平时男人的主要职能是赚钱养家,对家庭生活参与度很低,而大多数家庭的配偶虽然常有抱怨,但却基本默许了这种模式,现在,当他们"被迫"回归家庭生活时,会感觉极度的不舒适。
为什么丧偶式家庭中的男性,总是想方设法的隔离亲密关系,无法进入到和谐圆融的家庭关系中呢?
第一:逆反型。
逆反型的男性基本上都有控制欲比较强的妈。
控制欲强的父母,不只是显性的控制,比如"我是老子,你是儿子,所以你得听我的",也包括各种软控制。
比如溺爱,包办,替代等等,如果妈妈控制这个类型的人,那么儿子可能会出现表面上对妈妈很孝顺,似乎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但是会在潜意识里将这份对女性的敌意投射给妻子。
他们可能会用远离妻子的方式,来惩罚对方。尤其是他们的妻子如果也是控制型人格的人,那就更会激发他们内心逆反的欲望。
当然,这是隐藏在潜意识里的敌意,他们自己可能从未觉察。
第二:疏离型。
可能最初这类男人是被焦虑型的女性吸引的,这类女性极度渴望亲密无间的关系,表现的很粘人,有很高的敞开度和自我暴露,所以,她们在最初能够吸引这个类型的男性。
疏离型的人,内心无法对任何人建立真正的信任,对于他们来说,流露感情的脆弱是很一件很羞耻的事情。
在生活中,那些从小被教育要当"男子汉"的男人,大多属于此类,所以,他们从内心深处实际上是回避深层次的情感链接的。
对于依赖型的伴侣,可能最开始吸引他们的是这一点,但之后让他们觉得厌倦的也同样是这一点。
第三:恐惧型。
他们的需要是矛盾的,一方面有被抛弃的焦虑,另一方面又有对亲密的回避。
这类型的人也无法进入到深层次的亲密关系中,恐惧被抛弃的焦虑,不一定都表现出想要粘着对方这一种形式,很多时候都是相反的。
比如他们在潜意识里可能会通过制造冲突来检验关系的安全性,然后再顺理成章的回避亲密关系,逃到外面的世界里。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样,那还结婚干什么?一个人单身不是更好?省的害人害己。
但是真相是,很少有人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当然也更不具备这种能力。很多走进婚姻的人并不幸福,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幸福,而是不具备获取幸福的能力。
那对于心灵已经有创伤的人,该怎么办呢?
1、觉察
改变源于觉察。其实这次疫情,恰恰可以作为这类人面见真实的机遇。
以前繁忙、赚钱是必须且正确的,他从不认为有什么问题,甚至还心安理得的认为:谁家不都是这样吗?
但是通过他这次如此痛苦的体验,或许他可以问问自己:这样真的是正常的吗?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觉察对于改变来说非常重要。就像一个人脸上蹭了一块灰,如果他自始至终都不知道,那就肯定想不到要擦掉它。只有先觉察到问题,才有可能发生意愿和行动。
所以,觉察即疗愈。有了觉察,就有了改变的一半契机。
2、无条件接纳
改变不如接纳。
接纳的意思不是说"我就这样了,什么也不用动",而是说我肯承认我现在这个样子,而不去评判。比如不去评判自己"原来我竟然是这样一个人!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闹了半天我是个爱无能啊!"
无条件接纳就是不评判。
我们需要知道,今天的"果",必然有之前的"因"。人的心理问题一般都可以追溯到早年,早年父母养育方式出了问题,所以今天的人格出了问题。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知道因从哪来,不是为了找到底是谁某件事导致的,而是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作出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3、选择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走到今天,其实是一次次自我选择的结果,虽然很多时候这种选择是无意识的。
人是可以自主改变命运的,如魔童哪吒所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没有人能在完全无创伤的完美环境下长大,但是是否要选择面对真实,疗愈自我,获得幸福,却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4、在"关系"中疗愈
事实上,只有深入的关系,才是疗愈的唯一途径。之所以要远离亲密关系,本质上是源于恐惧,在潜意识里,积压了太多对于亲密的恐惧,形成了很多不合理想法。
比如,经验告诉我,亲密意味着被操控,其实真相是:这是自己早年的经验,而当下我们是有选择权的。
当我们是小孩时,面对父母的操控常常很无力,但是现在即使伴侣也是一个控制欲强的人,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树立自我边界,来摆脱被对方操控的命运。
比如当妻子总是唠唠叨叨的指挥你该做这个该干那个,你可以温和而坚定的告诉她:我知道你这样说是想让我更好,但是这个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我,我自己有其他的想法,我想试一试。如果对方继续唠叨,你仍然可以反复的用这种方法为自己树立边界。
你可以用你的行为告诉她:我们亲密,但仍有边界。
相比较简单的逃避或者怒不可遏的大吵一架,这样的应对方式显然既不熟悉又很麻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锤炼中,我们才能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取代旧的。既尊重了自己的边界,又不破坏关系。
而能做到这一点,需要不断的克服自己以前行为模式的惯性,当想逃跑的时候,提示自己回来,当想发怒的时候,提示自己再想想更好的方法。
改变和成长,都需要付出努力,所以很难。但是只要想改,始终都有机会。
5、给予积极的反馈
改变行为模式,离不开反复和强化。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改变都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也常常遭遇挫折,面临失败,所以很容易再次退回到原有的舒适区。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反复给予自己积极的正面强化。
比如可以积极的询问伴侣,自己的这种新方式是否让对方感觉更好?比如可以尝试着陪伴孩子玩一会,在孩子身上品出美好的味道,比如可以主动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和妻子一起做法,收拾家务,用这种积极的态度营造改变的氛围。
但是当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时候,就会知道其实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需要。
---END---
【i心理】,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