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观光悉尼市区,第一站便是悉尼水族馆。水族馆在情人港依海而建,主体建筑在水面以下,有长达146米的水底通道,全部圆弧形的玻璃观景窗,让游客尽情欣赏海底生态环境的媚姿。
我进去后就看到一种体型很小的企鹅在嬉戏,这种象鸭子的叫墨尔本菲利普企鹅,在水中游得极快。水族馆的鲨鱼种类和数量很多,他们悠闲地游来游去;镇馆之宝叫儒艮,俗称“美人鱼”,和想象的中的是大相径庭;还有澳洲肺鱼、蝠鱼、海蛇,印象特深的是水族馆外面的海面好多水母,透明的,柔软的…… 展馆内的隧道和超级大的“鱼缸”真的很震撼,基本上模仿了原生态海水环境。 澳洲的海洋生态资源相当丰富,大堡礁、深海区、塔斯马尼亚海域、岩岸区、红树林……几乎所有澳大利亚不同地方的海底生物在这里都能看得到,估约一万多种。我看着儒艮、海鳗、鲨鱼、热带鱼、蝠鱼等,在你头顶上方滑行而过;看着闪耀着光泽的各色鱼儿和珊瑚形成的巨大堡礁;以及看着海狮在海底下嬉戏,真的就像在海底世界穿行一样,仿佛来到了童话般的世界。 最惊喜的莫过于免费搭乘船只去企鹅岛参观,企鹅们憨态可掬,蠢萌蠢萌的,太喜欢了,海底世界真的美不胜收!
接着我们来到渔人码头,河道里停泊着许多游艇、渔船,这里还有座水上教堂,看来是为游客等船而设的。大家纷纷到港口拍照,然后到码头的市场找地方吃午饭,这一餐是自由的。我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海鲜,眼花缭乱,点了生蚝、鱼片、炸的鱿鱼卷,在澳龙旁边站了几分钟,狠不下心。我吃得饱饱的,买了塔斯玛利亚车厘子,悠闲的漫步码头,用吃剩的食物喂海鸥,突然看到了活的水母在游水,直径有十几公分,泳姿很优雅,好兴奋呦!
下午我们游览悉尼大学,导游说悉尼大学排在世界名校前15位,是电影《哈利波特》神学院的拍摄外景地。黄色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在夕阳映照下显得静谧而神圣,草坪上有名的赢蓝树已经倒了,可怜这些学子们回味树下温书,蓝花飘身,该如何祈求考试必过?!许多名人都在此读过书,这也成为校园一景,该校法学系与医学系是最棒的。我的元昊已经高一了,没有几年就有可能……嘿嘿,我又想入非非了!
去邦迪海滩的路上我看见了悉尼塔,此塔建成于1981年,海拔305米,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筑物,它的外表呈金黄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邦迪海滩以细沙、白浪闻名,最受当地人和游客们欢迎。其名取自毛利语,是“激碎在岩石上的浪花”,模仿海浪撞击礁石发出的邦~邦~的声音。看着一排排巨浪从远处推过来,越近海边海浪越高。远看好像不怎么高大,可是越到近前,不得了,似一座座活动着的小山向人们扑过来!势不可挡。所以总有些胆大的人来不及逃离,吃了苦头,身上湿透了。我以为离海水那么远,总不致于弄湿身上的衣服。可是不一会儿,一个海浪打过来,没到小腿以上,裤管虽然卷着,还是整个裤子都没进了海浪中。蓝色的大海与洁白的浪花交相辉映,美丽绝伦,我在沙滩上享受着阳光,在家入冬以来一直少紫外线,现在自由地在海水中戏水、散步,看着冲浪的快乐人们,吹着习习的海风,十分惬意!
在导游的建议下,我们来到国立港口公园,从观景台眺望,悉尼港尽收眼底,真是拍照的好场所。旅游车在富人区转悠,一栋栋独立别墅,花园洋房闪过,私人码头林立,羡慕嫉妒恨啊!
我们来到了麦考利夫人椅子公园,这是以17世纪的澳洲第四任总督拉克伦·麦考利先生的夫人命名的。当年澳大利亚由于四面环海,曾经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由于官吏的层层苛扣犯人途中死亡很多。麦考利夫人制定了按照实际上岛犯人数给予差役经费,并安排犯人饲养牛羊,犯人们感激夫人的善良,在夫人常画海景的地方就地取材用黄砂岩石雕刻了麦考利夫人椅子,中国人把它翻译为“望夫石”。在夫人的陪伴下,麦考利总督的成就辉煌,被后人誉为“现代悉尼的缔造者”。
晚餐吃到了期盼已久的袋鼠肉,有点像牛肉,怪怪的味道,吃了一口就发誓,此生再也不吃袋鼠肉。我站在悉尼的街头,看着人们涌向各种娱乐场所,步入一条街后小巷,此时太阳已经西沉,街头古旧的砖石建筑透出上个世纪的阴湿气味,昏暗的街头小灯仿佛是燃烧着鲸油,发出柔和的橙光,古老的人物铜像与打烊的珠宝店中粉红的水晶相映成趣,黑白的老人头涂鸦默默无语地望着无人的石凳。此时的悉尼,化作了一首蓝调布鲁斯,在我们的身边回荡,二十世纪的怀旧情怀,如雪茄的轻烟久久不散...
晚上还住昨天的公寓酒店,回去就洗洗睡了,准备明天转场黄金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