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让我链接成功,并实现了共同成长。
之前最怕麻烦人,有什么事情总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做,一直以为这是个美德,至少也应该是受到大家欢迎的。但是,观课议课活动,学校教研活动,课题组研究活动,新网师课程资源包整理等经历,让我突然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想法。事情恰恰是促进关系,增进理解,实现成长的契机。能力总是在做事的过程中获得,有事情麻烦别人恰恰给别人提供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今年,当我再次有机会整理资源包和教学设计时,我首先想到了组队和分工,其次是沟通和创新。没想到随着工作的推进,我竟然只做了外围的工作,回答问题,鼓励指导,提供资源。工作进展顺利,每个人的潜力得到激发,成果惊喜不断。
分工让我看到不同团队的区别,不同人的担当。
我的课题研究小分队,我给它起名“无敌六人组”,已接到整理资源包的任务,我第一时间发布任务:胡老师的课有调整,我们整第一课时的资源包。我在等课件和问题。大家做好准备,今天明天出资源包,时间紧,任务重,一起加油啊。资源包的整理我们采取流水作业:第一步:华岗查阅理论,从数据库和各个公众号查阅。(1号完成)第二步:立新老师负责对第一步理论部分进行整理。志茂老师整理表格里面的内容(2号完成)第三步:冬冬和铁文老师负责1的所有内容整理定稿。(3号完成)同步:晓玉老师负责排版。(3号完成)然后,群里所有人回复收到。一天时间,华岗老师像小蚂蚁一样一直不停往群里扔关于课题研究思路的文章,知网的、万方的、公众号的,文档、PPT,能下的下载好,能转word的转word,把他的信息技术能力发挥到极致。王老师说:按照这个框架的每个点来任务确实比较重哈。但是,下午就汇报已经预习了讲座PPT。我则把除助学资料和学习指导的其他部分发到群里率先完成了任务。截止到刚才,志茂老师已经完成了学习指导,还帮我指出总目标里面的问题,这个学习指导的内容提炼一看就知道是用了心的,字从句顺,思路清晰,贴合讲座内容。我知道立新老师还在默默分析,苦苦思索,他说白天静不下来心,全在晚上干活了。
在与胡老师的碰撞中,我们理清了下学期课程的思路。组长提升专业度,必要时提前对组长进行课程说明或者培训。组长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把问题找清楚,优点找清楚,然后在讲座的过程中胡老师结合优点拿出来分析,结合问题分析每一个学员作业,寻求提升可能。讲课的环节,胡老师不需要全面讲理论,不需要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框架讲,就相当于作业指导课,学员哪里理解了,哪里有不理解的地方,他会在作业里面呈现,所以,针对作业里边的东西去备课。这样讲师可能会辛苦,因为为了资源包他要备课,源于作业他又要调整课程。然后小课就针对讲师讲的那些作业的问题找那个老师分享或者找那些优秀老师分享,对教学成果进行强化。
教案设计组的成员也都是爽快答应的,迅速分好工:莹莹和俊丽整理单元分析,这是个有挑战的任务,但她们已经有一些理论基础,电脑技术也可以。申老师和王老师整理教学过程,这两位老师认真,可靠。中间虽然遇到各种困难,大家还是能够按照时间节点,所有任务完成。
在阅览他们上交的作业时,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惊艳,真的,超出我的预期,原来牛人就在身边。通过这两次分工,我感觉只要放对地方,谁都会闪闪发光。
我爱这两个团队,也爱我的英语教研组,早早打扫好卫生,平时嘻哈的她们,在家公主般的她们,像个汉子一样提水、拖地、搬办公用品,把办公室打扫地干干净净。接到教案后就坐下来静静地、认认真真撰写,完全没有质疑,没有批评,针对我们这次教案设计的改革,有的只是支持和理解。写到此处,鼻子发酸,陪我经历困难的人我会记在心里永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