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老师、孙老师、郭老师,亲爱的胡老师、各位学友:
大家晚上好!
我是200834学员,今晚作为课题研究课程的组长代表发言,深感荣幸之至。感谢课程组给我的这个机会。
2022秋季,我申请加入中小学课题研究课程。我只是有三年新网师学习的经历,但是却没有担任课程组长的经验。担任课题课程组长对我来说是个很严峻的挑战。但我不怕,我知道只要我敢于承担,勇于承担,就是最大的成长。助教工作,繁杂且琐碎,我和我们的义工团队在摸索中前行。回顾一个学期的工作,我主要从服务课程建设, 打造卓越团队这两个方面给大家汇报。
一、服务课程建设
服务课程建设,我从课程开始前的准备、课程开设中的互动、课程开设后的反思来谈。
(一)课程开始前的准备
每次课程开始前,我们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课程资源包建设,在胡老师组织下,明确每讲课程主题,然后我带领课程组的义工团队多次进行了线上会议,商议研讨了课程资源包的内容来源、制定的规范、分工等细则。每一次课程资源包的发放,也会按时在授课前为学友们提供,并成为课程学习和完成作业的辅助性重要参考资料。
课程开始前三天联系讲师确定授课主题,安排课程技术保障组的樊华岗老师和胡屿娜老师做好课程海报,紧接着由孛建霞老师进行课程宣传、课程提醒工作。
开课前还要认真批阅和查看各位学友的预习作业,并以此搜集和整理授课素材、以便于胡老师授课时调整课程内容、提供案例。
这所有的准备工作虽然由专人负责,但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参与,我们是一个20人团队都在做着幕后的工作。群里回荡的资源包建设时热心的师凤丽老师从从标点、错别字到语句及内容进行逐字逐句阅读,并一一指出问题;还有在做课程海报时,阮志茂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字体在小一点”“上下字体没有完全对齐”“海报上的老师照片再小一些”“海报色彩搭配可以考虑亮色”等,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很感动。我有这样一个精诚团结的团队,真好。
(二)课程开设中的互动
课程开设中,提前安排吴勤灵老师负责跟踪收集课程参与数据,并及时向教务处上报数据。讲师授课过程如果有学友提出问题,我们会有专人负责收集,留待我们义工团队开会时和胡老师商讨后再统一回复解答。
(三)课程开设后的反思
课程结束后,多数时候先进行复盘反馈,反思本讲课程中还有哪些服务不到的地方,胡老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阻碍,积极听取各位学友的意见和反馈。
二、打造卓越团队
我很庆幸,我们课题研究义工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诚如师凤丽老师所说,他们是一群有教育情怀,精诚团结的有精神的团队。
(一)作业分工批阅
义工团队我们在胡老师、普利辉老师带领下,把义工团队分成六个小组,批阅作业六个小组全部参与、技术指导组负责制作海报,课程提醒等、出勤管理组负责提取课程数据、课程综述组负责撰写课程综述,赵凤金老师带领下协调分配任务等。
(二)作业标准讨论
第一次的作业为“选择本课程的原因、课题研究的流程和本课程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面”(不少于800字),这次作业主要是了解学友对课题研究的熟悉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上的诉求等。第一次作业批阅后,还是收到了一些反馈,比如有些学友觉得自己得分较低,有些学友觉得批阅组长批阅不够客观等。这些不同的声音,也促进了我们的反思,立即召开会议讨论修正。此后的每一次作业批阅都会进行线上会议,共同商讨作业批阅的评分细则和标准以及注意事项,大家共同决策。
就像阮志茂老师说的那样:批阅好每一次的作业,是对每一位学友负责。在往后的课程组义工成员关于作业批阅的研讨也越来越激烈,让每一份作业的评分都有理有据。尤其是最近几次作业的批阅,在前期批阅经验的累积上做了优化,我们先自行批阅几份作业,大致挑选出一份优秀作业,记录一些批阅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线上研讨批阅方案及注意点。这样一来,我们也避免了诸多麻烦,减轻了批阅的负担,让批阅变得更加高效。
(三)作业文集整理
第三次作业后,我们也应广大学友的要求进行了优秀作业的整理,制做成优秀作业集供学友们学习。
正因为要制作优秀作业集,我们作业批阅的工作又做了一次调整,要求给出150字左右的详细评语,也方便在优秀作业集制作时进行择优。
我们课程的义工团队将每次的优秀作业发到群里供大家进行评判,大家通过后整理成优秀作业集。之后,我们再分工进行优秀作业的二次评审,修改完善评语。
正是我们每次作业批阅工作的如此精细化,才有了一次次的优秀作业集,也让每一位学友的课题研究作业在一次次的学习与修改中逐步完善,对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有了深刻的体验。
优秀作业走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在课程结束时,我们把优秀作业挑选了其中的三次汇编成课题课程一项研究成果,就是我要给大家展示的优秀作业文集。
为了这本文集,我们专门开了一个小时的商讨会议,确定文集的内容。共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分别是立项申报、开题论证、课程收获。设计了三个篇章页,在篇章页里用理实并重、以人为本、共创共享代表了我们课题课程的理念、愿景和文化。理实并重是指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是在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实践;真正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课题研究也要以人为本。人是根本力量和依靠,要我们心中有人,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共创共享旨在建设合作的教师研究文化。
为使文集更精美精致,我们还加入了优秀作业作者的照片和课程寄语。415人选修这门课程,最后选取了56人的优秀作业,确定方案后我们立即建群,上传照片和寄语,我们义工组长为了能在结业典礼上给大家呈现最优美的文集,连夜加班到夜里12点,才让我们共同见证了精彩。
所以,在通往卓越课程的路上,遇到困难不可怕,遭遇批评更不要畏惧,因为那都是让我们更加美好的催化剂。保持热爱的勇气,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