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摔跤吧!爸爸》,深有感触。
个人觉得,《摔跤吧!爸爸》中的严父形象,刻画的非常成功。他是真正的作为一座山的形象刻印在孩子们的心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克服困难。从来没有被压倒,别人的嘲笑、讽刺又算得了什么?当成功摆在面前,一切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其实,我也像吉塔的那个朋友一样,非常羡慕她有这样一个有梦想,有目标,有方法,有毅力的爸爸。
在我自己的亲朋好友里,只有表姐家是从小非常严格的要求她,一直学习画画,后来考上大学学习艺术,最后到大学当了大学老师。其他跟我同一辈的孩子们,都是从小玩到大,没有特长,或者说是虎头蛇尾,学了开始,没有坚持,最后不了了之。我也不能说我们这些人都不如她,毕竟也有人北漂,闯出一条出路。
可是更羡慕表姐有一个好爸爸!从小带着她早起锻炼身体。有一个好妈妈,严格要求她每一副作品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从小参加了排球队,刻苦训练,得了不少奖项?画画也是从小到大,国内国外大大小小的奖状可以贴满一屋子。这都是和父母的鼓励、严格要求分不开的。
当我们羡慕别人得奖,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在嘲笑她当时的努力。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她已经起来刻苦训练了。当我们放学到处游荡玩耍的时候,她还在细抠一副作品的细节。当我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时候,她已经奋战在排球场上,为了取得自己的荣耀而奋斗。
我的爸爸,似乎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与生活中的,从来没有带我去过公园。我生病的时候也是妈妈照顾。好像接送我上过一两次围棋班,上课打瞌睡的时候扇过我耳光,然后就是大片大片的空白。以至于我母亲在跟他离婚的时候,我说请你慎重考虑一下,毕竟你们也生活了几十年,也有过快乐的时光。母亲的回答让我很难过。她说:“我的记忆里,没有一件高兴的事情是和你爸一起干的。能想到的只有不开心。”
好吧!回到我们的电影上来。
儿子在看电影的时候问我。为什么教练教的还没有爸爸教的好。我是这样回答他的。“因为爸爸自己曾经是个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女儿是他从小一手带大的,最了解女儿的就是他。他知道女儿这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擅长的是什么?而教练是那么多人的教练,他关注的是大局,而不是个人。”当然,电影里有可能故意把教练塑造成一个反面形象?也可能当时那个教练的水平确实不行,毕竟印度是个很官僚主意的国家。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父母才能够完全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长处,随时鼓励孩子,根据孩子的情况随时变化方式。当然这是针对愿意为孩子付出精力,时间的家长们!付出精力、时间还不够,还需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正确的方法是什么?那就又要回到教育上来。
教育是什么?是交给老师就不用管了?还是认孩子自己选择?想干什么干什么?或者说,让他快乐成长就够了?
那么我想问个问题。你小时候的理想是干什么?
你现在实现小时候的理想了么?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否定的答案吧!小孩子的意志力能有多坚强?我们也都是从小长大的,除了在吃和玩上有超乎寻常的执着外。在其他,特别是学习上,基本都是三分钟热度,学着学着就不想学了。包括家长,接送上兴趣班也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情。有点什么其他的事情,兴趣班就可以靠边站,已经累了一天了,今天的练习就算了吧!明天再练吧!有这样的思想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吧!而成败,恰恰就在这一念之间。信念和坚持,才是成功的关键。
马哈维亚先生,正是坚持了十年,才赢得了世界冠军。而他永远相信自己的女儿,一定可以战胜所有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