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日更NO.74
写了2个多月日更,最近进入瓶颈,让我去思考几个问题:
1、习惯养成究竟需要多少天?
我们随处可见21天打卡,21天养成好习惯。21天能养成习惯吗?为什么过了21天会退行呢?为此我查了一下,原来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行成稳定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
我现在处于“不经意,自然”,每天会想到要写点东西,跟一日三餐一样。瓶颈出现在“写什么”、“如何写”。这大约跟吃饭一样,我们知道要吃饭,却会为吃什么发愁。
想到这里,日更的焦虑也缓解了不少。吃饭这事这么多年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依然会愁吃什么。那日更愁“写什么”不是很正常嘛。
2、日更带来什么?
开始日更是出于好奇、群体效应、挑战自己。
现在好奇心得到满足,看到牛人、大咖、各路精英,还有跟我这个的普罗大众。
群体效应让自己能坚持,周围人都在写,“自律不够他律来凑”这句话太经得起检验,真理。
日更挑战毅力,不管有多忙,每天得写,想写还要写得出。日更在某种角度上像马拉松锻炼体力也锻炼毅力。
日更让我现在能随便码好几百字,且用时不多,这就是日更带来的好处。
日更让我停留思考、观察,渐渐养成遇事更多去思考的习惯。在思考的过程中梳理,找解决的途径。
日更需要输出,输出需要大量输入、整合。这样逼着我去大量阅读,阅读为输出带来底气,迷茫的时候就去读书。
日更让我仰望星空,更能脚踏实地。
3、日更我能写些什么?
之前一直在写育儿,写了2个多月,除了育儿、亲子日记还能写什么呢?
复盘课程:把听过的、讲过的课复盘,自己得到梳理整合,也能分享给需要的人。
读书笔记:把书中的金句、自己读书感悟、思考写成日更文。
生活现象和感悟:想想多年前写日记,当时觉得是一笔流水账。可是过一段时间回看,发现有趣事、烦恼。日更也可以生活化,这样减少日更的焦虑。日更生活化,接地气也让自己没那么大压力。
看不看是人家的事,写不写是自己的事。有时候写不出来、焦虑根源在于害怕写不好、没人看。既然看不看是人家的事,与其把精力分散到思考人家的事,不如放在自己身上。
还可以写业余爱好,身边人和事,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偶遇的陌生人……
总结性文章:每周得失,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原因。
还有我暂时没想到的……
今天做这3点思考,不知不觉写了近千字。突然觉得有点神奇,随笔写“千字文”。
日更的收获在不意间,当焦虑进行不下去时,不如从中找优点、趣点。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冰清一洁:孩子的妈妈,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讲师,鼓励咨询师,心理咨询师。
做真实的父母,与你分享所学,以孩子为镜,一起在生活中实修。(微信号:twofish_zh0309,添加备注: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