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天
收到班班回复,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到是我都这样说了,你能不理我,有耍赖成分,孩子气。
意料之外 ,班班对此很是重视,并且回复我一篇特别优秀的文章,《【冰舞霜华】张强战友:007到底怎么了|梵音回应》https://www.jianshu.com/p/6bf626dd4bd0?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from=singlemessage。
由此展开今天话题。
意料之中,做为班长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大家一起成长,但是班级开营之后好像很少看到班班身影出现。虽然有收到007卡片,有意外和惊喜,但好像意外比较多,惊喜很一般。
但是同样理解班班的是,做为班长更多的可能只是义务性的,责任性的,自发的,或许还有一定的热爱,还有一定的初心,想要代领大家去共同完成7年的那个梦想。
之前有了解过班班的职责与007的政策。所以是很理解班班的。但这是理智的思维。可是情绪所表达出来的,才更有可能接近我们的初心。这里就来分析我的情绪。
收到班班回复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感受和情绪出来。1被重视,2被理解,3被看见。
1被重视,很正式的给予我回复,并且回复格式很棒,文章排版也是就着我发出问题,逐一回复。
2被理解,把我从希望到失望的情绪理解的很到位,并且以回复谢谢收尾。(我相信很多战友曾经,在某个时间,出现过这样的情绪)
3被看见,我到现在做生涯规划咨询有40个案例了,其实每次做完之后,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被看见的生命,总能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量。同样的,这条底层逻辑适用一切生命。
聊完感受,我们回归主题,007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一直以007做为文章主体,而不是我,或者班班,在或者我们。因为这都不够具体和全面的表达我所要说的。
在007里有几个角色。007运营团队,007班长团,007各班级班委,007战友,然后是“我”这样的角色。是这些角色的各种动作,各种因素之间的纠缠交错,最终产生155班这样的现状。
可能还有人好奇,为什么单独还有“我”这样一个角色呢?
因为“007战友”这个角色,还不能完全表达我们每一个人,所以其实还有“我”这样一个角色,想要被理解,希望被重视,真正被看见。这就是我们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啊。
而“007战友”这个身份可能还没有被赋予“我”这样的角色意义。所以做为几方角色的交织点“我”这样一个角色就尤为重要。
我是007运营团队,我是007班长团,我是007班委,我是007战友,我还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007运营团队的“我”,是被看到最多的,同时也是能量最充足的。
007班长团的“我”,是被看到一部分,但付出很多,也是最需要赋能的“我”。因为他们是一线战友,班长,要带领战友打仗的。发光发热的,没有能量,怎么能发出光。
007战友的“我”,需要更多的光,需要更多的方向,需要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也更需要每个单独的个体“我”,带入这样的角色中。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是褪去以上所有角色后的“我”,是想要被理解,希望被重视,真正被看见的一个群体。做为在线上这样一个社群或许这个需求就是“心”与“心”之间的那条线。
“我”,被带入“007战友”这样一个角色。才能启航7年之约的战舰。或许我们还没有启航。
当下最重要的是,怎样让“我”很好的进入“007战友”这样的角色。
怎样让“我”,被理解,被重视,被看见。
时间:
2019年12月6日凌晨5:17分
3:26分看到班班回复后思考
用时一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