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收获了一些非常受用的观点。我们阅读一本书的目的不应该是被动接收作者的观点,然后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后发现读了很多书,可是自己并没有什么变化。读书不能是自嗨,而是要借助作者的观点,指导自己去行动,去输出,改变现有的状态和环境。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产出和行动,不去思考、行动和输出,知识点的简单累加是没有用的。总结了以下6条感想,分享给大家:
1.确定读书的目的比单纯的读书更重要。在读书之前先要确定自己需要读哪方面的书,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需求,只是漫无目的的读,读起来可能没有动力,也不能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开始可以凭兴趣来培养读书习惯,过了新手期,就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例如自己从事的领悟内的专业书籍,或者工作中可以用到的技巧类书籍要多读,体会读书带来的改变和提升。
2.读书笔记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要点,而是为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舞台,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一本书,并且结合自身,获得深切的体会。并且,还能真正把一本书用起来。
3.收集书评和相关的文章,包括作者的相关事迹,这样有助于将书里面的内容和作者以及作者的领域联系起来,理解更加深入。
4.作者在自己的书架一角专门建立了一个"爱读之书区域",这样就能够把自己需要反复去看的书,经常需要翻阅查找的工具书,和工作相关的实用技巧类书籍,还有一些能够激励自己的励志书放进去,方便我们能够随时翻阅。这些都是经过自己认真阅读后精心挑选的书,也是经常需要用的书,找个地方专门放起来,便于随时查找翻阅,也能随时纠正自己努力的方向,真的非常有用的一个技巧。
5.多写自己的想法。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对这本书表达的内容相关的事情非常敏感,有了感想就写入笔记中。我们也可能会接触到新的信息,包括自己突然想到的感想,也要及时写入笔记中,这样可以防止灵感被遗忘,也是以后写文章的好素材。
6.重读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都是我们经过提炼的要点,而且是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读起来就比较轻松,可以随时翻阅。因为一有空闲就拿起书来读,可能并不能马上发现新东西,但是读书笔记就简单很多了,翻到一页就有可能有新的想法蹦出来。我以前做读书笔记更加关注作者要表达的所有观点,生怕扣掉一个,然后就写了很多自己并没有什么感觉的要点,其实后来也没有翻阅的欲望,这其实和没写读书笔记是一样的。读书笔记应该着重写自己的感想,而不只是作者的观点,这样翻阅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激发自己再去思考。这一点非常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