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三苏博物馆馆藏苏东坡抗疫校一代文豪苏轼,不仅是文学巨匠,也是医学达人。尤其在瘟疫泛滥时期,他以一己之力,兴办医院,并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救民于水火之中,其为民请命的民本思想令人景仰。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第二次任杭州知府。刚一到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瘟疫大流行。瘟疫肆虐,来势极其凶猛苏轼率先自掏腰包,拿出黄金50两,并筹得官银,又动员杭州富商,合力创办了一座规模极大的慈善医院,名为“安乐坊”,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慈善医院。安乐坊建起后,苏轼还派官员和医士分赴各地救治病人,同时免费发放食品、药品。后来,病坊由专派的僧人主持。《续资治通鉴长编》载:“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苏轼离杭之后,安乐坊改称“安济坊”,然没几年就停办了。
元丰年间,苏轼被贬黄州,适逢该地瘟疫流行,苏轼东奔西走,他听取夫人建议,又得当地大户资助,在兴宗药铺门前支起三口大锅,集中煎药,为前来求医的患者免费提供药汤,挽救了成百上千人的生命。他还专程拜访眉山好友巢谷,得一“圣散子秘方。为控制瘟疫的蔓延,苏轼以民生为重,不惜毁约,将药方公诸于世。此方药效十分神奇,成本又很便宜,每服只要一文钱,普通百姓大都能买得起,为此救活了无数百姓。
不久,蕲水(即浠水)巴河地区也发生同样的瘟疫。苏轼好友庞安时向他求救,苏轼又将秘方传给了他。庞安时凭着这个方子,救治了无数病人。后来,庞安时把这个方子载入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总病论》,苏轼很高兴,特地撰写了《圣散子叙》。
苏轼不仅是文学界之翘楚,在医学方面也卓有建树,他编有《苏学士方》行世,后人将之与沈括的心良方》合编成《苏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