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游戏策划们一起撸串嗨聊的时候,往往能碰撞出一些别样的火花。
最近的一次北京之行中,几个策划好友从天南地北的侃大山,不知怎么的就扯到了事业线上。
当然,此事业线真的是游戏事业,而脑洞奇大的某人,莫名其妙的把话题从游戏寒冬,拉到了戏曲衰退。
最后另一个人接过话题,提出了一个更奇葩的命题——
为什么没有人把戏曲做成游戏呢?
是啊,怎么做呢?看起来很新奇特的角度,却没有人去探究和尝试。
仅仅把问题归结为国内游戏厂商大多只是急功近利、缺少独创精神?这样真的合适吗?
先回答这个脑洞是否靠谱的问题。
技术上似乎真的没什么可结合的,难不成把戏曲的故事改编成游戏剧情?
这不是问题,很多游戏就是四大名著,尤其是西游里出来的,但这算不上和戏曲结合。
那把戏曲的场景变成游戏中的设定?
似乎有点另类,何况戏曲的场景太单一,也不适合多样性且讲求视觉冲击的游戏画面这一节奏。
如果是把唱念做打融进去呢?
背景音用唱的,对白用念的,人物动作脱胎于“做”、武功招式切换成“打”,似乎有多少有点违和感。
似乎怎么弄都有点不靠谱。不过,也未必。
这不,就在5月间,有个并没被太多人注意到的黑科技新闻,颇有些指路明灯的味道。
香港教育大学新成立的粤剧传承研究中心推出了“粤剧身段评估研究系统”。
其以3D技术为基础,收录粤剧名伶示范的基本粤剧身段动作。粤剧初学者跟随计算机屏幕上的专家录像,练习弓身段动作,并获得评分……
如果是资深的游戏迷,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估计会很不屑。
这不就是体感游戏的路数吗?
在任天堂的WII、Switch,微软的Xbox之类的家用游戏主机,都已经成熟、且运用了有十年之久的技术吗?
但换个角度思考下,这未尝不是一个切入口。
游戏主机里不都在玩体感这个套路吗?
体感游戏十年来基本上都是靠诸如拳击、瑜伽、舞蹈之类的泛健身主题来吸引不玩游戏的家庭成员参与吗?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京剧也做成游戏呢?
唱,可以象卡拉OK一样的评分,保证念白精准到位。
打,可以用体感直接捕捉动作,真能一招一式似模似样……
甚至可以跳出游戏主机的局限,进入手游世界,通过摄像头、陀螺仪捕捉动作。
如果脑洞再开的大点!
如果类似舞蹈体感游戏那样,将戏曲选段或整出戏,变成通关模式,又健身,又娱乐,还学到更多戏曲知识、文化元素呢?
但最致命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样的游戏作出来,真的能吸引到玩家来游戏吗?
尽管很新颖很独特,或许真的有中老年票友会想尝试下。
但别忘记了,游戏玩家或者说二次元粉们,才是最有购买游戏机和畅玩游戏的群体。
如果他们都不掺合,能指望他们把整个家庭带动起来,变成一个全家娱乐项目吗?
答案或许同样清奇:
二次元粉丝或许是当下年轻人中,最有可能被戏曲所吸引,并高转换率的成为票友的族群。
至于为何如此说,下回分解。
刊载于《人民邮电报》2018年9月21日《乐游记》专栏209期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