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书的作者是奥野宣之,他的另一个作品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方法,可以整理成读书方法或技巧清单列表,以便今后实时对照,培养好的读书习惯。
结构化读书过程
作者将读书过程结构化,常见的读书步骤是:
- ① 购书:在实体店或网店购买喜欢的书
- ② 读书:普通的读书过程
- ③ 归档:读后将书归类的过程
本书提倡的读书步骤是:
- ① 选书——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见第二章)。
- ② 购书——根据自己的需要,检查书籍本身是不是像笔记里写的那样值得购买(见第二章)。
- ③ 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将重要的部分按以下等级提炼出来:“让我颇有感触的部分”“纠结要不要做记号的部分”“做了记号的部分”“要摘抄到笔记里的段落”等(见第三章)。
- ④ 记录——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或思考,铭记这次读书体验,留下与书交流过的证据(见第三章)。
- ⑤ 活用——通过再次浏览读书笔记,在检索和参考的过程中帮助自己获得智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制作笔记时要注意方便日后重读(见第四章)。
如何选书?
有目的性的选择书籍,而不是在书店拿起一本书,觉得可能有用就买下来。应当掌握选书的主动权,在事先制定好清单计划。还可以在每日随想的笔记中记录需要阅读的书籍,进而掌握阅读主动权。
如何购书?
如同选书一样,先要列好购书清单。为什么要列购书清单呢?
列出读书清单→在书店确认→购买。遵循这样的步骤入手书籍,就不得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通过在清单上书写这一动作,可以确认自己此次读书的目的。
在阅读时,基于主题阅读批量化的购买书籍,读书效果会明显很多。还可在实体店购买书籍,这种方式会使购书印象更深刻。
建立购书的记号不失为一种好习惯,试着用特定的缩写词来表示,如:
- 单行本:T
- 系列丛书:B
- 新书:S
- 杂志:Z
- 其他,例如CD、DVD:C、D
具体例子如下:
- B《西乡与大久保》/海音寺潮五郎/新潮
- S《日本姓名史》/纪田顺一郎/文春267
- T《3小时秒变“专家”的独家秘籍》/佐佐木俊尚/PHP
如何读书?
折角读书记号
本书介绍了读书时做记号的三步骤,通过这三个步骤能一步步将值得记录的信息筛选出。
- ① 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 ② 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 ③ 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 接下来,再读一遍③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像这样经过慎重思考后再在书上画线,还可以避免书中出现各种无意义的线条,最后连原文都看不清。如果日后想再看一遍那篇文章,可以径直去找书中做好记号的部分。如果没有找到,就扩大搜索范围,先去找折起两角的页数,还没有找到的话就找只折起一角的。
划线读书记号
分别用直接、波浪线、圆圈分别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其中,
-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如何记录笔记?
学会了怎样利用笔记,就能比现在更懂得如何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
作者向我们解释了他的观点,即以输出笔记导向的阅读输入才是好的读书方法。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由果导因,目标导向,输出导向。
有哪些笔记类型?
本书提到了四种读书笔记的方法:
- ① 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
- ② 购书清单: 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 ③ 各种报道的剪报:尽情收录感兴趣的内容。
- ④ 读书笔记: 将读后感转变成文字保存下来。
巧用书签记录笔记
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 在“① 通读”一步中断时,夹好“通读书签”
- 通读到某一部分时,开始“② 重读”程序,记得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
- 中断“② 重读” 程序以后,开始“③ 标记”程序,中断时夹好“标记书签”
- 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准备写读书笔记了。
例如,在通勤的地铁里站着的时候会集中精力进行“①通读”。如果有了空座可以坐下,就开始“② 重读”和“③ 标记”程序,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时变更读书步骤。
这种方法结合上面阅读时做记号的读书法,就可以将值得记录的信息提取出来了。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由于记录笔记非常耗时,所以需要尽量简短记录,但又能反映文章的精髓。
1.写上六位数的日期,内容要用大一些的字体。换行时留一行空白,在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2.摘抄和写评论。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经过五六遍的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接着,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
摘抄部分用“○”表示,评论部分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认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页哪一行,思考怎样撰写读书笔记,然后严格地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尽量提炼自己的感想,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
摘录读书笔记也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阅读后才记录的。文章中时常有多处讲同一内容,这时就可以摘录解释清晰的部分。毕竟大脑的内存有限,有的放矢才是关键。
提炼小标题
小标题是作者或编者倾注了相当多的心血提炼出的语句,可以将其当作最具代表性的语句摘抄下来。
除了书中提到的理由外,在制作读书卡片时,也可以将一整段内容提炼成小标题的形式,在日后翻看时,能快速的获取卡片信息。
隔一段时间记笔记
因为读完一本书的时间越长,在读书中产生的感情变化就会越模糊,你就越能冷静地看待书中的观点。
就像记晨间日记一样,在阅读一本书时,常常是完全被作者的思路带着走,只有等到离开这本书一本子后,再重新回顾先前的观点,由于缺少了先前阅读时营造的前后连接的感觉,这时更依赖于个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该知识点,这种回想和填补知识努力,有助于将该知识点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三窍门
- ① 养成习惯如果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不刷牙了会觉得非常难受。做读书笔记也是这个道理。
- ② 放大读书笔记的作用“无须重读整本书,在读书笔记里就能轻松找到喜欢的摘抄。”“很久以前做过的读书笔记帮我找到了这次创意的主题。”
- ③ 创造别具一格的记录方式
尽量写纸质化的笔记
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
用纸质卡片记录笔记更有利于将抽象知识的消化理解,这可能是相对于电子化卡片的优势。电子卡片优势是可以根据关键词快速检索,劣势是,若没有有效的归档信息,则极容易将信息淹没。所以人为的调用信息,或有规律的翻看电子化笔记,是克服这种缺陷的方法。
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
在固定场景中,养成阶段性重读笔记的习惯。
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把重读计划写在日历或笔记本里,可以提醒自己。到了预定的那一天,不管发生了什么,你都会要求自己把读书笔记打开。
指定哪一日做哪种工作,是为了是一切充满仪式感,形成节奏和习惯才是关键。
不要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踏实地写笔记,并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虽然在不同的渠道都能找到成型的记录笔记的套路,但是,若一味按照这个框架来记录,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按照回想、理解、推敲的方法记录笔记及输出文章,那么就流于形式了,这种情况反而是害人的,因为大脑以为自己很努力的在做工作,记笔记,欺骗了自己。
实用笔记和小说笔记的记法
纯实用技巧,可以不摘录,而只标记“☆”并总结要点。如果是小说等休闲读书,可以直接分条写自己对本书的感想。
要注意一点,即便是纯实用技巧,也不应该大段摘录,就像我在这篇读书笔记中展示的那样,正确的做法是,即便是摘录,也应当从中提炼出重点。
一元化笔记
在同一本笔记本里记录想读的书和读过的书,其技巧是:
- ①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 ② 按时间顺序书写
- ③ 附上日期
- ④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 ⑤ 可以粘贴
如何如何活用?
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
知道自己要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我们才会去调查那些我们从未在意过的出处、资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积极的输出自己的观点,逼着自己展示个人的观点,在此过程中,能察觉出自己知识中的漏洞,从而回头查找资料 ,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卡片重组法
在《创意生成》中提到了信息重组的方式,作者提炼成了 5 个步骤:
这部分可以参考:一元笔记法及卡片重组法 - 简书。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 19 个技巧
作者介绍的 19 个读书技巧清单列表如下:
- 1 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
- 2 多读百科全书
- 3 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如果根据自己偏好来阅读,反而容易使得自己的知识面越来越窄,而通过订阅,不断提供意想不到的信息,能打破这种协调冠以,有时反而会有意外的发现。
- 4 书店里不只有新书旧书,还会有意外发现
- 5 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 6 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 7 把名著放在枕边
- 8 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同时阅读多本书,避免由于一时讨厌某书,而放松了对读书的习惯。切换书籍,可以克服难关。
- 9 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 10 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轻松
- 11 杂志要边撕边读
- 12 不能小看的有声学问
- 13 准备一支你想珍藏的钢笔
- 14 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 15 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 16 用复印机让读书更方便
- 17 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的履历
- 18 书与笔记交叉使用
- 19 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ChangeLog
- 201812072019 i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