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子老师分享:如何搭建分享主题框架 - 草稿

  听完香子老师早上的的分享  ,终于明白很多时候在跟孩子沟通交流一些事情的时候只说了看到的现象,并没让孩子记住理解并运用,原来是自己的问题。

  说话,分享或写读书笔记要做到有逻辑,有条理,有亮点,并且要生动,找到书的脉络,抓重点,要有素材。

  上次分享如何吸收内化书中知识点就有讲到“买点菜模式”→找脉络,挖重点,攒素材,这就是一种逻辑。

  那平时很多时候说话没有逻辑的常见原因之一:

分享的东西目标不清晰,要解决问题到什么程度,而且不仅仅在于说,更重要的是正真让别人能记忆,理解并运用。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记忆、理解、运用呢?用“易建联”的模型快速搭建分享框架。

易→  意外

    让人引起好奇,引发提问,产生恐惧

建→  简单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让人容易学,容易懂,学完还能用。这样就更容易被人接受吸收。有重点,要裁剪,用口诀,表格,概念

联→ 连接

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是否与别人有关联,可以产生共鸣,感同心受,有更多的交流。可通过举例、导图、讲故事,可视化图片,还有通过画图来表达。

读完一本书或听完分享要写“要感动笔记”。

“要”→要点,“感”→感受,“动”→行动

①听完今天的分享我记住的重点有“买点菜模式”和“易建联模式”。

②这些知识点给我的感受: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其中包括学习力、表达力,思考力,执行力等。

③接下来的一些行动方式的改变。因工作原因虽然平时包里都有带笔和笔记本,但极少记录碎片化的知识和当时的一些灵感想法。持续坚持读书、输出,把自己读过的书链接现实情景去实践,学以致用。

感谢香子老师的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