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们东方人,含蓄委婉,一般是不轻易表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里,有关感受层面的情感表达也是关闭的。因为我们的长辈们仿佛永远只对事,看不见人,也看不见感受。所以慢慢的,我们也不会照顾我们的感受了,更别提照顾别人的感受了。
我喜欢阅读,特别喜欢睡前阅读。如果睡前先生能给我阅读点我喜欢的篇章,如果是在先生的阅读中入睡的话,那一夜我一定是深度睡眠。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发现了一篇好文章,临睡前我早早准备好书本,希望先生能在睡前帮忙读来听听。先生看了看页码和标题,不感兴趣的说今天累了,不想读,改天读。
听到先生不愿意读,我内心觉得自己被冷落了,被抛弃了,心里非常不开心。心想你累别人不累呀,读几页书能花你多长时间,为什么你就不愿意读,你啥意思?!你这不是故意的吗?你分明就是不爱我了!爱我就应该读给我听才是!
“你真的不愿意读?!又花不了你多长时间!读来听听,好不好吗?”我压抑着情绪对先生说。
“哎呀,你自己看吧!累了,睡觉了!要读,改天读!”先生不耐烦的闭眼想睡觉了。
看着先生那副态度,我的心里千万种委屈愤怒涌上心头。先生是头挨枕头几分钟立马打呼噜的人。见他呼噜声响起,我的内心更委屈难受了。立马将他推醒,问个是非对错,并且硬要他读了才能睡觉。
先生觉得我在无理取闹,我觉得他是不爱我了。记得那晚我们就一直争执于书究竟今晚要不要读,折腾到半夜,两败俱伤,大家都懊恼到极点。
至于那次,书最后有没读,我记不得了。但很多年里,我却总说是因为先生的不是和不对,那晚我们才吵架了。现在回头想想,觉得那时的我们,都好傻,都好幼稚,不知道感受为何物,更不懂如何照顾彼此感受。
那晚,我和先生的本意绝不是要零清你爱不爱我,而是我们还没学会如何一致性沟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即使感受比思维和分析的速度快。但不论亲情、友情或爱情,我们习惯性地关注事情结果、讨论事情、评论事情和批判事情,而忽略相关事情的情感或感受,甚至不敢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如果首先在乎事情结果,谈着谈着,变味为控制,常常不知不觉就伤了感情,淡了关系,远了距离,关了心门……
如果首先在乎的是感受,咱们先处理好心情,再处理事情,心门打开了,通道顺畅了,事情自然顺了……
在孩子们的对话聊天中,偶尔会发现有这样有趣的言语投射。
“我要玩这个玩具,给我,必须给我,你都玩好久了,你如果你不给我,我就不跟你玩了,我就回家去了,我将来也不让你来我家……”
“亲爱的宝贝,你看到那个玩具,发现它很特别,很有趣,是吗?你很想研究一下它,玩一下它,是吗?那你想不想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告诉对方,再跟对方友好的请求或商量一下呢……”
孩子的本意,不是不要朋友,不是想回家……而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感受。
心与心最近的距离,谈感受,走心!
心与心最远的距离,论是非对错,讲道理!
道理对错真的不那么重要,我们要的是爱,是暖,是感受,是心门的通畅……
所以,亲爱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你期望……
所以,亲密的伴侣,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你期望……
经历和体验别人的内在,让接纳发生……
慈悲,慈,看到别人的需要!
慈悲,悲,我们去帮助他人!
别人需要的,且又是别人能接收到的,才代表爱在发生!
亲爱的,我爱你,我在乎你的感受胜过于事情本身,所以,我们只谈感受,好吗?
爱吸引爱!
温柔迎接温暖!
祝福你!
也祝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