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标签
知识 学习
0.信息过载的意思是说面对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人们产生了一种焦虑感。通常人们的办法是使用过滤机制过滤信息,比如只看信任的人推荐的信息。科学作家万维刚说信息过载是一个不需要解决的伪问题,我们感到焦虑是因为我们看的还不够多。
1.真正的信息过载是一个决策系统被同时输入很多信息,让它无所适从。比如我们周末在家搞卫生,一会儿家里人叫我们拖地,一会儿叫我们洗厕所,这时候我们才是信息过载,因为我们一次只能完成一个任务,突然给两个任务同时完成我们就无可奈何。
2.说到知识类信息,所谓的信息过载只是人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症状而已。比如以前印刷术流行的时候,市面上一下子出现了大量便宜的书,那时候人们同样也面临着信息过载,人们同样会想这么多书可以读,就算是不休息也读不完,这可怎么办呢?而事实上没有那个喜欢读书的人的临终遗言会说我“我还不想死,我还有999本书还没看”书有很多,同时人们也能适应。
3.现在也一样,我们在适应互联网,同样我们有很多书要读,有很多文章要看,我们感到焦虑是因为我们看的不够多,没有适应而已。比如我们对于国产的影视剧就完全没有信息过载的感受,为什么,因为我们看的多了呗。我国每年都会有无数部影视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像是隔夜饭,完全没有胃口。一些影视剧看个开头就知道结局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焦虑是因为看的不够多。
4.不管是什么领域,看多了,就不焦虑了。在读书和学习的领域我们也是可以达到看多了不焦虑的状态的。万维刚老师说信息就是意外,而喜欢 = 熟悉 + 意外。到底是过载、喜欢还是饥渴,取决于我们遭遇了多少意外。这条路一共有四个阶段。
5.第一阶段是信息过载。在这个阶段我们看什么都很新鲜。我们有太多信息需要处理,这时候我们怎么办,找个最感兴趣的深入研究。比如我们想要改变自己,于是我们就根据牛人的书单买了一大堆书回来。买回来我们就蒙圈了,信息过载,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候我们怎么办,是看着书发呆吗?当然不是,我们要做的就是拿起一本我们最感兴趣的说拿来读,读完再说。我们看电影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是新手,看电影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是整天浏览豆瓣电影Top250,而是看到那个有趣就马上去看。
6.第二个阶段是发现联系。当我们深入研究后会发现信息与信息是存在联系的。很多信息都是有内在联系。比如我们喜欢一本书的作者,我们会把他写的书全部看完,还会顺藤摸瓜的把作者看过的书也看了。我们喜欢一个导演,我们就会把他的所有作品翻出来看。然后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我们对于信息更加深入理解。
7.第三个阶段是把握潮流。信息看多了,我们就知道它的套路和规律。就懂得取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信息是什么,我们从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了主动寻找信息。比如书看多了,我们发现每年有很多新书出版,而真正值得精读的也就是几本而已,对于书我们也有了分辨能力,知道那些书是好书,那些书是垃圾书,知道了那些作者是好作者,那些作者只是在滥竽充数。我们会发现值得关注的人和信息其实只有那么多。周星驰的电影一定要看,王晶导演的电影我们基本上都是不抱希望了。
8.第四阶段是等待惊喜。当我们能够把握潮流,就会有预测能力,能够基本判断信息好坏,这时候我们就是在等待意外惊喜。比如对于一些大牌云集,动作场面大的电影,我们看一眼预告片就知道它是不是烂片。我们就是专注的等待惊喜,它有可能是我们电影我们不报希望的去看一部电影,结果发现电影全程无尿点。比如我们把我们喜欢的作者书都看完了,我们在等着惊喜。突然有一天一个之前不知名的作者,就出了一本好书。这样的惊喜让我们激动,而回顾当初那焦虑,我们发现我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万象超链接
都说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其实爆炸的是信息,而不是知识,知识是什么?李笑来老师给知识的定义是:那些能帮助你做出更好决策且让你的未来更为美好的信息。所以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真正能用的上的知识真的很少,少到我们不会错过。所以什么信息过载,知识焦虑都是伪问题,关键还是因为我们看的不够多。鲁迅说这世上本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