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皖儿:爆竹声中屠苏酒,究竟是什么意思?】
北宋名相王安石的新年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新年来临之季,北宋汴京家家户户守岁迎接新年的那种虔诚热闹氛围。
那么,屠苏酒究竟是什么酒?屠苏是什么植物?
据载,最早出现的屠苏,是在晋朝时代的民谣里。在晋书里是这样解释的,在晋惠帝统治的元康年中,开始流行一种帽子,很多商人和农民都喜欢戴,以遮蔽毒辣的太阳光。设若屠苏是一种草,而这种草能够作帽子,而这种帽子能够广泛流行京城,那么一定相比普通的草帽,更加地坚实耐用和美观。可以想到这种草帽不仅遮蔽太阳,还能垂下来保护耳朵,实用和观赏性是良好的。
“自知心所爱。仕宦执金吾。
飞甍凋翡翠。绣桷画屠苏。”
王褒《日出东南隅行 》
一位年青得意的宫廷武官,从大街上进入宫廷。那太阳照耀着他,他非常热爱这份工作。那宫廷恢宏,飞起屋檐下是画着翡翠的绿彩,而每个椽头画着是屠苏。宫廷建筑的彩绘,一是保持建筑材料的持久耐用,二是具有极强的装饰美和精神意思。
很显然,屠苏就是一种草,代表着旺盛繁茂,连绵不断,才用作宫廷屋檐建筑的花纹。
在南北朝梁代的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有“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著名新闻人、北京陛楼阁文化艺术院院长、书法家、御膳世家传承人、资深财经主编、久居北京的安徽籍作家淮君总编辑说,就是说,在南北朝时期,乡民们有一套过年的风俗,大家穿着新衣裳拜年,要喝椒柏酒,桃子做成的汤,喝屠苏酒,吃糖,然后吃五种新鲜的芳香的春菜,吃一种去鬼丸的药丸,再吃一个鸡蛋,然后将桃木板树在家门口。饮酒的次序,是从最小的孩子开始,最后到老人。
可以说,这种屠苏酒,就是用屠苏草酿造的一种草药米酒。其本意就是用这种草药旺盛的植物药性,来暖身驱寒,达到驱除疾病,健身的目的。
“岁酒劝屠苏,楚声山鹧鸪。
春风入君意,千日不须臾。”
唐 · 鲍溶《范真传(一作传真)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其十 》
到了唐朝,有守岁迎年必须喝屠苏酒的风俗。“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药一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令人得其方而不识名,但曰屠苏而已。"
这是唐朝的屠苏酒的来源之说。屠苏草泡酒,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说有个住在山林里的隐士和仙人,传授了一个法子,每年将一贴草药馈赠给乡民,让他们除夕放在水井里,大年初一取出。用这样的井水当酒喝,不生疾病。这个草药方子,就叫屠苏。后来人们把年节必饮用的这种药酒,叫屠苏酒。
实际上,这里也暗含了时代的进步。如果汉朝魏晋南北朝,还是用屠苏草这种原始的方式入酒,到了唐朝,实际就是一种草药的集合方,里面有没有屠苏草并不重要。
在古代,由于没有抗生素,人们依赖自然的草本获得医药和健康,并时时防范疾病,所以这年节之交的一杯药酒,是必喝不可,保佑身体风安康。
屠苏酒后吃糖,想必这药酒不甜美,但是有效。古人很有意思,过年劝喝药酒屠苏,不过那只是序曲,因为美酒自然在后头。屠苏酒也被称为迎春酒,喝了屠苏酒,春风入怀。
“习习条风拂曙来,清香犹绽雪中梅。屠苏酒绿炉烟动,共献宜城万寿杯。”(北宋 · 晏殊《元日词 其四 御阁 》)这是北宋名相晏殊的新年诗。此时他正在宫廷陪皇帝过新年第一天。
屠苏酒在唐宋之后,就是祝福的岁酒。少年人最先喝,一杯酒,长一年;老年人最后喝,长寿健康。
有人选在除夕新年的交年喝这杯酒,更有岁时更替的祝福意味。有人选择在新年的早上喝这杯酒,在阳光下迎年迎新迎春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