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最开始的时候是朋友安利给我的,当时听到这个名字,觉得大概就是一个一群人搞怪的节目吧,后来有认真地看过几期,发现还真的挺有意思。于是开始断断续续地看一些视频片段。
因为《奇葩说》,我知道了姜思达。其实真正对他有些深刻印象是在那一期“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的时候。他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一个网恋的故事。
他说爱情允许残缺,爱情不需要一个丰满的形象。而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是认同这一点的,比如,网恋。网恋不奔现,那于我们而言,对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十分高级的人工智能。
思达说那个人和他经常联系,平日里诗词歌赋星星月亮自然不必说,他一直很渴望见到那个人。有一天他在大学校园里,对方给他发了一个消息让他回头,他转身后并没有看到那个人,他很期待,又很焦急。他站在原地傻傻等了半个小时,结果对方说是在骗他。他心里很难受,而这种难受,我想大概就是爱情吧。
后来,他养了一只小野猫,对方也很喜欢猫。于是每天给他发消息,给他邮寄逗猫的玩具。可是有一天,猫死了。思达看着死去的猫和放在一旁的逗猫的玩具,他觉得自己的爱情也死了。他觉得自己这么长的时间好像什么都没有得到。
当时我在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被深深戳中了。那一刻,我觉得这个人,真的很棒。后来,我开始认真地追《奇葩说》,每一次最期待的就是看到他的部分。
第三季,他就像开了挂一样,每一场都大放异彩,阵阵掌声,和不断跑到他所持一方的票数,都说明他真的变得越来越好。其实人生哪有什么开挂,没有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又怎么能有每一次精彩的表现。
第三季总决赛竞争“奇葩之王”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应该就是思达了。最后一个辩题是“懒是不是人类之光”,很意外,思达慌乱了。那一刻,我很紧张,我很希望他能够赢。可是,他输了。于他的粉丝而言,为他惋惜,为他难过。可是,最难过的,还是他自己啊。第四季的时候他说他就是想当奇葩之王。对啊,为了一个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怎么能够做到不在乎最后的荣誉和结果。一开始就是奔着最后的胜利去的,可是却输了。我可以安慰自己让自己不要在乎,可是我却不能不在乎,如果我不在乎,那是对我自己的辜负,我对不起我自己所有的付出。
第四季,最开始的时候没有看到思达。我有些失望,但是,想到只要思达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就很好。后来思达回归了,回归后的表现,仍然不负众望。虽然我最近很忙,但还是会把每一期思达辩论的片段认真地看一看。
今天早晨,微博热搜说思达八进四比赛被淘汰,点开了他的微博,最新的一条是一个波浪线,热门微博是他就这次淘汰发表的一些言语。他说:“落败当下我确实非常难过。难过的同时又在想,是不是要输得起一些?”看到这些,我很心疼。
我们可以输,可是,我们真的不想输。我们想赢,我们一直都很想赢,我们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却希望失败永远是别人家的事。可是,真的输了,我们也必须要去面对这些。
“大方一点儿,浪漫一点儿,多大点事儿呢。”思达这样写道。“一点儿”读起来总让人觉得分外轻松,可是稍微想一起,也知道他心里是沉重的。从第一季到第四季,一路风雨,想在某一个站点为自己赢得一把伞,可是,每次却都是只能继续在雨中狂奔。
之前有一次我取关了思达的微博,因为他有些时候频繁更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无厘头的话,我觉得自己感受不到其中的奥义,所以取关了。后来马思纯在微博上评价思达,我又点进了思达的微博,仍旧有些无厘头的东西,但也有些他自己的观点。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情。
我们往往在发现某一个人的动态十分有趣时选择点击关注,然后有一天发现他近几条动态没那么有趣时就想要取关。可是,我们关注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他们一定也会有喜怒哀乐,即使他们有相当有趣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当理解他们有时不愿意去将这种有趣公之于众。他们是人,他们不是被设定好的人工智能。因为言语带有情绪,所以才会如此动人,不是吗?
正如你们关注“屿上”一样,也许,你是因为某一篇文章很符合你的心理状态所以点击了关注,可是,我不可能每一次的想法都能和你产生共鸣。如果十次推送中有四五次推送我读完都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我就觉得,关注这个公众号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当我再一次对思达的微博点击关注的时候,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次成长。那一刻,我心里想的是:真好,你一直都在。
也许,你可以认识一下他,他的名字叫姜思达。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