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首诗的解读学生主要从参考书上看到了一些分析,再在全班分享。老师对学生没有鉴赏到的点进行再提问,再讲解。蔡老师的课容量很大,是属于360度无死角的把老师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的课堂。我们说到关于《登幽州台歌》对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们这个年龄根本感受不了。她说:我先灌下去,不能因为他们这个年纪理解不了就不讲。我的理解是:她们储藏在哪里,有一天,也可能是到了一定的年纪拿出来回味,才懂得。
一起来听课的贝贝是新毕业的大学生,跟老师在探讨关于时空以及为何愁是否有贯穿全诗歌的线等老师没有讲到的问题。对于诗歌的理解推敲非常用心。我的关注点在学情上,我在想班级讨论时学生的资料书拿出来会不会干扰他们的独立思考?知识点很多很深哪些要讲?讲到什么程度?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老师和学科问题为导向怎么在实施过程中去推进?这些问题应该在具体的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有所不同。
那么我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深挖文本,研究学情。先做做搬运工也是特别需要的,教参的,资料书的这些是最起码的,如果再补补文学史的一些课程应该会更好。做起来吧,道路阻且长。
附:听课记录
1原文读熟,翻译准确,在此基础上提问题。圈出你要提的问题相关的重点词句,再针对此提问。
全班齐读文章
1最后一句声音延长写
根据预习进行交流,每小组关注一联(部分生翻看资料书,个别语文成绩较好组能独立思考)
1读一首诗有很多方法,以前我们是思维导图式,今天我们可以用表格式。
小组汇报
首联
1)齐读
2)翻译
3)去什么意思?离开 空:空空荡荡 余:留下 昔人:费祎
1这首诗被评为七律之首,李白也曾经为他打过广告:眼前有景写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后来李白写过《鹦鹉洲》《送孟浩然之广陵》与这个景相关。但是直接写这个景点的诗歌没有。
1从神话写起,写天上的事儿,思接千载。后面写到空余,有什么样的情感?你来的时候是带着期待而来,但是什么都没有看到,岁月不在,有怅然若失的感情。
诗歌忌用重复的字,但是文中两次写“空”,但是仍旧被称为之首。
齐读第一联,有啥感觉?气韵连贯
颔联
圈化词语:去,返,悠悠,这些写出了什么情感?
这两句写了什么情景?
远景,写出了黄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样子
1悠悠什么意思?遥远
问:空体现了什么?空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突出了一种缥缈的意境。
1颔联从天上写到了地上,借白云写出诗人自己的灵魂。千百年来,黄鹤不在,仙人不在,楼还在,来到 眼前感慨无限。
颈联
历历萋萋的意思?抒发了什么感情?用叠词想强调什么?
1叠声词:声音铿锵,富有韵律美。我读一遍,你们想象是什么画面?是春天还是秋天的景?
这里写的是日景,是晴川的树,芳草。从远近关系来看是近景。
晴是阳光照耀下的晴朗江面,会有什么颜色呢?翠色,绿色,银色的江面,天空的蓝色,云彩的白色。这些色彩都笼罩在阳光下的明亮之美。从追忆到现实。从天空到花草。写这些想干嘛呢?读尾联
为啥景色这么好就思乡了呢?
评课:愁从何处来?愁从何时生?
一开头就有怅然若失的感情基调,汉阳树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萋萋有典故的,在楚辞里就代表思乡。“王孙游戏不归,春草”。家在河南开封,这个地方已经离家不远了,近乡情更怯。恍惚中觉得树木化为思念的亲人。
烟波:雾霭沉沉的江面,笼罩着诗人的愁绪。从天上写到人间,再从人间到天上。神来神往。诗中体现了天上人间天上的盛唐气象,自由自在情感的往复和视角的绝妙。
李白的《鹦鹉洲》模仿此诗歌,三次鹦鹉,跟《黄鹤楼》并称。
首联是空间,颔联是时间,颈联是空间。还有虚实。
来到楼前,登楼俯瞰,最先是远望。意蕴,倦鸟归林,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江山如此多美,不是自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