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82个小时,仔仔细细地把当年明月先生写的《明朝那些事儿》通读了一遍,300年,150万字,可以称得上是通俗版的明朝通史。
十年前我读了第一本,但还是觉得有点像网络历史小说,为了博取点击率,故意以这种文风迎合于读者。
但后来事实证明,我错了,作者本人(当年明月)对历史的研究非常深入,而且,他有他自己的写作态度。
这部巨著经历了时间的磨洗,历久弥香,而当年明月先生也在明史的专家神坛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而那个时候,他才二十几岁。
而且作者在自己的作品和笔名命名上,做的近乎完美,很具有品牌意识。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品牌命名对于市场销量是多么的重要。就比如《百年孤独》《老人与海》《丰乳肥臀》……
好著作同样需要好名字,它关乎目标人群的界定,和读者一刹那间的选择。
集才华与颜值于一身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巴拉·塔奇曼女士曾经说过:“最好的历史作家应该把事实证据和最广博的智力活动、最温暖的人类同情心和最高级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我觉得二十几岁当年明月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他对那无数历史人物,都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描写。
朱元璋、陈友谅、刘基、徐达、常遇春、傅友德、蓝玉、胡惟庸、朱允炆、姚广孝、朱棣、方孝孺、郑和、朱高炽、朱高煦、朱瞻基、朱祁镇、王振、朱祁钰、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王守仁、于谦、刘瑾、朱厚熜、杨廷和、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严世藩、朱载垕、朱翊钧、海瑞、胡宗宪、徐渭、唐寅、戚继光、俞大猷、王直、李时珍、冯保、杨继盛、申时行、朱常洛、朱由校、李如松、魏忠贤、顾大成、杨涟、黄宗羲、侯方域、徐霞客、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毛文龙、曹文诏、卢象昇、左良玉、洪承畴、孙传庭、朱由检、张献忠、李自成……(可能有遗漏,对不起,我能记住的,也就这么多了)
这些人物,除了当皇帝的以外,都是一等一的牛人,在当年明月的笔下,是如此的活灵活现,读完这套书,相信你对整个明朝的历史全貌,都将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
在历史文学界,就缺乏像当年明月这样的人,惶惶150万字,用从来没人写过的写法,去开拓读者的阅读体验。
这样的书还和文学类的巨著不一样,我光阅读就花了80个小时,更何况一个字一个字的把他敲出来呢!而且还要内容详实,有理有据,在此基础上又能够写的有趣的,实在是牛人!
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花了50年时间写下的《世界文明史》,气势恢宏,1500万字,光是把它读完,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杜兰特夫妇研究了这么多年的历史,他们却告诉我们:“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想要归纳历史的规律,想要探究历史哲学,都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
二十几岁的当年明月深谙这一点,所以他对任何人物、任何事件,从来不做推测,这一点很让人喜欢。
历史嘲笑一切试图将其纳入理论范式和逻辑规范的做法。历史是对我们概括化的大反动,它打破了全部的规则:历史是个怪胎。
我想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一个学者的视野越开阔,他的观点就越谦卑。
权力,就是一群高智商的人共同玩的终极游戏,它像一个赌局,一旦上了牌桌,就永远无法退出,要么赢得盆满钵溢,要么输的一败涂地!
读史使人明智,但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长河里,你还是会遇见那些千百年依旧散发着光辉的人,让你忍不住顶礼膜拜。比如王守仁,以前也有所了解,而读了这本书,他就成了我心中的偶像,这就是:表达的魅力。
历史告诉我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要费尽心机还原历史或臆想历史的规律,也不要绞尽脑汁预测未来。和所有的复杂体系一样,历史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
同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历史也属于历史范畴,它终将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