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养儿方知父母恩,教育是一门艺术,唯愿自己手里拿的不是砍柴刀。AI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今天在网上看到VQA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搞定图像标注、读图问答两件事,而且VQA准确率逼近人类水平。
简单说,就是丢给AI一张图,它不仅能看图说话,还能应对人们提出的刁钻问题。视觉-语言领域的新成果BLIP将视觉-文本生成、视觉-文本理解两种任务整合在一起,让AI可以在看图说话和视觉问答两种模式来回切换。
再结合前几天看到一段关于父母到底要不要管孩子的文字(附于文末),
引发了我和老公的讨论:
AI拥有了真正的过目不忘和问答功能,这真是不得了,以后如果AI也能处理更高级的思维推理过程,那可能好多人都要失业 了
以后的世界,背诵能力、抄写能力、甚至翻译可能都是可以AI代替的了,人真正要做的是编程,研发更高级的系统
比如CAD基础的画图都可以由AI完成
话题转到现在的小学生内卷上,
现在的这种内卷学习方法和模式,比如卷奥数、背古诗词等,
很可能在未来用处不大,
过犹不及,
我觉得学好应该学的就可以,这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太过于去卷不一定是好事,
娃儿思维固化了,人学僵化了,只会背和做题,就超过那个度了
而且作为父母,我们尤其应该改错的是不打击娃儿,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有感觉,
有时候就是觉得无力前行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很肯定的告诉你:他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不要去管结果,努力去做就行了。
这个时候就会感到动力又回来了。
比如对妹妹一句鼓励“你能做到的,你真棒!”就能让她充满动力。
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都说:你就是不行,那可能就彻底泄气了。
真正能去做事的,只能是孩子自己,我们如果能鼓励下给点动力就很好了,其他也做不了什么,我们只能尽力去维护好亲子关系,这样,娃儿在青春期还会愿意给我们一点信任,有什么困难可能才会告诉我们
总结就是,维护好关系,给予鼓励,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切看娃儿自己的造化
还有就是尽量支持,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重视心理健康。
附文如下:
父母到底要不要管孩子?
有的父母管,
传递的是信念,
培养的是品质;
有的父母管,
传递的是焦虑,
激起的是叛逆。
有的父母不管,
传递的是信心,
培养的是自治自主;
有的父母不管,
传递的是失望,
造成的是自暴自弃。
管与不管都要记住,
不能伤害关系,
因为先有关系后有教育。
如果关系出了问题,
你的理念再好,
再怎么“为你好”,
他都不会听你的,
而是对抗,
越不让他干啥,
他就偏要干啥。
有的父母生命状态好,
看似不管孩子,
却时时刻刻在积极地影响着孩子,
无为而治。
状态不好,
管的越多伤害越多,
不如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