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韦伯的社会理性化理论内涵分析
学说核心:现代理性社会的特征和现代人的处境
社会学最核心的主题:合理性及其在历史理性化过程中的各种展现
理性化的核心:科层制
1.韦伯的理性化及合理性概念分析
合理性与理性化:本质一致,前者等同理性主义,是静态的理性建构;后者指动态的历史社会进程
合理性类型(静态分析):社会文化层面,形式和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个人行动层面:价值和理性与目的合理性
发生学的观点:宗教形上世界观的解除魔咒(动态层面)
2.社会理性化开展的宗教根源
具有普遍意义与价值的发展方向--理性化
曾出现的文化现象--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科层组织等
其中,科层组织是最为理性的
只有禁欲的清教方能发展出合理支配现世的形式?(《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学说中具有存在主义式的人文关怀:财富的增加导致宗教本质的减少
3.理性化发展引发的困境与因应之道
(1)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冲突:以可计算性、效益和非人性一方的价值与博爱平等的价值的对立
(2)价值多神论与意义的丧失:
价值间冲突的根源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志趣的不相合,团体之间或政治纲领之间的抗争,或文化上的分歧
如果从经验出发就会变成多神论?--决策主义
(3)科层制的吊诡与自由的丧失:一方面是合理性的最高表现,一方面科层制的发展导致自由的丧失
(4)历史悲观论与因应之道
卡理斯马(charisma):革命性,创造性,不稳定性
责任伦理:两个伦理原则: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
应为的条件之一是“能为”
二、教育蕴义
1.教育的理性化发展
符应三种权威支配类型的教育目的:
卡理斯玛支配结构
传统权威支配结构 教师权威与师生关系
理性科层制的支配结构
2.韦伯理性化理论的教育意涵
(1)现代教育中形式教育与是指教育的冲突
(2)教育行政科层化的吊诡:教育目的,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
(3)价值多神论的趋势与责任伦理的处世原则对教育的启示:
教师并不是先知与学生期待教师扮演先知角色的矛盾
教师能不能讲授有关政治,伦理的,美学的,文化的或其他方面的个人观点?
三种特质:热情、责任感、判断力
价值的抉择是属于个人的责任,教师应启发学生展现真正自我意识、自我规范与自我实现的学生,才是真正道德上成熟的个体
教育改革的责任伦理,教育的对象是“人”,应当谨慎为之,需持责任伦理的立场,但是,教育改革必然有价值的追求,有需要秉持信念伦理,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