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谋略智慧里,有很重要的一条策略就是欲擒故纵,有很多经典故事,颇为经典的就是诸葛亮对孟获的的七擒七纵,然后彻底稳定西南少数民族的人心。欲擒故纵的策略使用,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更好的打击的对手,百分之八十的失败,都源于骄傲自大,冲昏了理智,才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有智慧的人总是谨言慎行。
度心术纵心篇,所谓纵心,就是放纵心意。人是有野心有欲望的,不论秦皇汉武的长生不老之意,迷方士,以至于忠奸不辨,给历史留下了伤痕。还是炀帝玄宗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最后都是由盛转衰,都是放纵心意的后果。
国盛势衰,纵其强损焉。一个势力实力强大国家,想让他变弱,放纵他的强,就能折损他。人的贪欲和人的野心是无止境的,人们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物极必反,月盈则亏。
韩非子说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齐。战国时期,齐国做为东部强国,国家昌盛,势力强大,南攻打楚国,东攻打宋国,西打秦国,北打燕国。中联合韩魏攻打秦国。齐湣王的统治下,正是肆无忌惮,大肆扩张的时候。齐国的强大加上齐湣王的骄傲和刚愎自用,使得齐国多年来,对外战争不断,与楚国、魏国、赵国、秦国,都曾经发生过规模不等的战争。公元前286年,更是趁着宋国内乱,联合楚国、魏国,灭亡了宋国,并瓜分了宋国的土地。齐国的领地,拓展了千里之广。诸侯内心恐惧,这时强大起来的燕国,由战国名将乐毅带领其他五国军队,迅速击败了强齐,若不是燕惠王听信谗言,怀疑名将乐毅,就能彻底灭亡了齐国。国力雄厚势力强大的国家,要想灭掉它,就得放纵它的强,就能折损它的国力。
人贵势弱,骄其志折也。一个人地位尊贵势力强大,想让他变弱,放纵他的志向就好了。人的野心和欲望随着实力和势力强大,越来越大,就好一个乞丐他的愿望就是能吃饱就好了,一个有经济水平的,天天大鱼大肉,也未必能满足他的食欲。
三国袁术称帝便是如此。袁术从孙策那里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郡坐吃山空,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所阻拦。不得已撤回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一个人势力强大,想灭亡他,就放纵他的志向。
功高者抑其权,不抑其位。功劳大的人要限制他的权利,不限制他的职位。中国人一向擅长明升暗降,慢慢剥离危险。当权利无法继续给予一个人的时候,就像老虎开始要露出狰狞的牙齿,就会窜夺你得位置,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徒弟想取代师傅的位置,获得更多的利益。
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对将军们缓缓说道: “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妓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名显者重其德,不重其名。对有名声的人不要看重名声要看重他的德行。人性多诈,虚荣爱做作,很多人为了博取虚名作假,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比比皆是。所以名声对评判一个人来说是极度不靠谱的。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就是如此。司马迁也评论过孟尝君,说这个人为了名声,不管啥人都招到门下,损害国家利益,是个伪君子。为了一己之私利,可以不顾国家利益。齐湣王任用秦国逃亡将领吕礼为相国,孟尝君为了达到排挤吕礼的目的,竟然写信给秦国相国魏冉,要他率军攻打齐国。
败寇者纵之远,不纵之近。被打败的人,要放到远处,不要放到近处。放到近处,危险太大,保不准什么时候对你来个突然袭击。
春秋时候,豫让就是如此,为了报答死去的主家智伯,而决定刺杀赵襄子,三番五次的刺杀,赵襄子看其忠勇,曾释放过豫让一次,但豫让不为所动,为了靠近赵襄子等待时机,不惜自残身体,在最后一次刺杀行动中,失败被抓,赵襄子钦佩他对死去主家的忠心,但也表示不能再释放他了,之后豫让自杀了。
君子勿拘,其心无拘也。行为正派的人,不要拘束他,他的心是无拘无束的。行为正派的人,不论何事都不会随意侵犯别人的利益,志向远大,才能突出,并且行事都符合道德。这样的人喜欢无拒无束,你拘束他,反倒无法做事了。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就是如此,秦将李信伐楚失败,始皇帝请求王翦带兵伐楚,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采用将军的计谋,使得李信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王翦推托说:“我有病,不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我,非得六十万人不行!”秦王说:“但凭将军安排考虑罢了。”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从此从未干涉过王翦如何伐楚,所有伐楚战略战术由王翦决定。王翦为秦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帝国立下汗马功劳,不干扰民众,不屠城的君子,智慧无双。
小人纵欲,其心惟欲也。反复无常的小人,他的心里只有欲望,想要对付他,就得放纵他的欲望。心中只有欲望的人,是危险的,放纵他的欲望就可以对付他。
唐玄宗时期,有俩位丞相姚崇和张说,同时为相,但彼此非常不和,互相嫉恨。姚崇病重时对儿子说张说这个人非常贪婪,我死了,把珍玩古董全部拿出来,如果他看一眼,就让他写碑文,然后马上送给皇上看,这样你们就得救了,反之,就死定了,然后张说果然如此,写了碑文就后悔了。所以面对小人想对付他,就得放纵他的欲望。
利己纵之,利人束之,莫以情易耳。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就放纵,有利人别人的行为就束缚他,不要因为感情而变化。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就算夫妻也是,古人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汉武帝刘彻干过这么一件事,河间献王刘德,有次朝拜汉武帝,举止行为特别符合法度和礼仪,而且还深得当地百姓人心,汉武帝感觉到了危机。就对河间献王说: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河间献王知道了汉武帝意思,回去放纵自己,喝酒纵乐。如此,能安稳一生。
心可纵,言勿滥也。心里可以放纵,但话不能乱说。说话要经过思考什么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不能想说就说什么,要不然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汉景帝时期,周亚夫就是如此。有次皇帝曾宴请周亚夫,饭菜端了上来,是一大块熟肉,可没有筷子,也没有刀叉,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 ”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之后,有人诬告周亚夫谋反,由于吃肉事件,汉景帝担心刘彻控制不了周亚夫,就弄死了周亚夫。
行可偏,名固正也。行为可以偏颇,名声一定要正。你做事可以不择手段,但名声一定要正,不然会影响结果,会无法让人信服。
最有名的莫过于玄武门事件,秦王李世民一党和太子李建成一党,在玄武门发生了决斗,在秦王智囊房谋杜断的策划下,秦王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为了夺权的合理和合法性,秦王李世民,演了一场被逼无奈的戏。然后勤于政务,重用魏征等太子一党。当然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英武帝王。
中国人的智慧世界无双,对人性的认知和对付人的手段,世界绝无仅有,值得我们汲取其中有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