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更生
最近,儿子经常去小区门口新开的一家餐馆就餐。
走进餐馆,儿子会大声地说,阿姨,给我来一个肉夹馍,纯瘦的,不要青椒,不要辣。
时间长了,这个声音也就习以为常了。
其实,这家餐馆很简单。厨师只有一名,还是个大姐,一名服务员兼点餐员、收银员,顾客也不多,在饭点的时候也不过五六个人就餐。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小餐馆,却吸引了儿子的经常光顾。
儿子从小就胆小怕事,如果没有大人的陪同,他从不会走出家门,更别说独自外出购物用餐了。
这让我很担心。
儿子出生后,我和爱人工作忙,无暇照顾他,只好把老家的母亲请了过来帮忙照看。
母亲生在旧社会,没上过学也不识字,只会干农活,从没出过远门。无奈之下,把她老人家请到城市来住,实在是难为她了。
小时候,母亲很疼爱我。可能是爱屋及乌吧,母亲也很疼爱我儿子。就这样,在亲情的鼓动下,母亲克服生活上的完全不习惯,坚持为我们带孩子,直到儿子上小学。
为了安全,母亲只能带着儿子在小区里玩,从不敢出小区大门。母亲说,怕出门远了找不回来了。
就这样,直到现在,12岁的儿子还是不敢独自出远门。
不过转机出现了。事情就发生在这家小餐馆里。
小餐馆主营快餐,最有特色的是肉夹馍。有时下班晚,我曾经带儿子来这里吃过几次肉夹馍,第一次吃的时候,儿子就说不好吃,太肥腻了。当时,我没在意。到第二次的时候,儿子坚决不吃肉夹馍。
点好的食物又不吃,多浪费呀。
可能是当时情绪不好,当着众人的面儿我埋怨了儿子几句。
儿子也很委屈,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我没管他,只顾自己吃饭。
没想到,这一幕被餐馆的厨师大姐看到了。
她推开厨房的门,径直走到我们面前,低下头轻声问我儿子,小伙子,怎么不吃呀,是阿姨做得不好吗?
我当时正生着气,没有理会这位好心的厨师大姐。没想到的是,平时从不敢在外人面前说话的儿子倒是说话了。
这馍里都是肥肉,还有青椒,太难吃了!
厨师大姐显得有点尴尬,愣怔了一会儿,说,小伙子,是阿姨做错了,要不这样吧,我给你换一个吧,行不?
儿子看了看我,没回答。
我故意不去看他,只顾低头吃饭。
厨师大姐等了一会儿,说,小伙子,要么这样吧,你来跟我一起做你喜欢吃的肉夹馍吧?
听这么一说,儿子的表情明显有些兴奋,但不久又黯淡下去了。
小伙子,勇敢一些,来吧,就当是一堂手工课!
厨师大姐鼓励着儿子。
儿子有些踌躇,盯着我,看我的态度。
我依然不去理会他。
几分钟后,又来了几个客人,厨师大姐要去干活了。她一把抓起我儿子的手,说,来吧,小伙子,别像个小姑娘似的。
就这样,儿子半推半就地跟着她走进了厨房。
当我吃完饭的时候,儿子从厨房里出来了,手里捧着一个肉夹馍,手舞足蹈的,欣喜异常。
当走到我面前时,儿子的兴奋收敛了许多,但还是掩饰不住满脸的骄傲。
爸爸,我做的,纯瘦肉的,要么你尝尝。
看着他那高兴劲儿,我的气也消了。
你自己吃吧,毕竟是你的劳动成果!
算是得到肯定吧,儿子高兴地吧唧吧唧地吃了起来,很香甜的样子。
我走到收银台,掏出钱包准备付钱。
收银员收钱时,小声地告诉我说,大哥,大姐说了,你儿子做的那一个肉夹馍不收钱。
我坚持要付,收银员坚持不收。
大姐说了,是她承诺过你儿子不收钱的,算是鼓励小孩子动手能力吧。
我只好再三道谢。
从那之后,我每次带儿子来这家餐馆就餐,儿子就显得特别活跃、大胆。
他会主动地跑到厨师大姐那儿说,阿姨,来一个肉夹馍,纯瘦的,不要青椒,不要辣。
他还会主动地与收银员说话,问一些他感兴趣的事。
在这里,儿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后来,儿子会主动地出门找一些小伙伴玩,也会主动地要求到附近的超市买一些物品,甚至邀请一些小朋友来我家玩游戏。
再后来,我发现儿子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了,对事物的看法越来越多了。
我的担心就越来越少了。
这一切,可能就源自那个小小的肉夹馍吧,就源自那不经意的常常被忽视的善良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