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一本巜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50问》
这是当时在社区时,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才把这本书看完,速度够慢的。
爱读一个人的书,是因为喜欢这个人,何捷真的很可爱,他的人可爱,课也上得非常的生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文森,评价他:犹如一条鲶鱼,在整个教学团队中不断的搅动,抛出新的思想,拿出新的做法,让伙伴们引发争议的同时,促进大家互相追赶;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在评点何捷老师说用了一个很意外的词叫“闷骚",他说这老师外表看起来有点木讷,但是内心却思潮涌动,让人能够从话语中感受到她时时刻刻准备要喷薄而出的想法,而又感觉到他在用一种极大的克制,在限制这些想法轻易出口。闷骚这一词似乎与何捷主张的生动不相吻合,但仔细思考就能发现,恰恰相符,易经中非常讲究阳平衡,如果提出生动后,一味向外,那么生动就流于形式,且非常油滑,而有所约束之后,生动才趋于理性。
这本书应该说写得非常接地气,贴近老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全书分为三个板块:阅读教学怎么办?写作教学怎么办?常规教学怎么办?以日常老师遇到的常见问题为串联,帮助老师们解疑答惑。每一个板块底下又有若干个小问题,那何捷老师针对每一个常见的问题去挖掘背后的深层的根源,给老师们提供方法和策略。在叙述中,大多是以何捷老师个人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支撑,为读者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何捷老师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对小孩子对儿童的喜爱。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孩子是至高无尚的。他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爱孩子,令人钦佩!
在阅读教学中,低段课文太长,怎么办?第一课不会上怎么办?文本解读不出怎么办?教学要分课时,怎么办?课堂提问,小孩哑口无言怎么办?课堂接不上话,怎么办?一直说不想停,怎么办?…
在写作教学中,你也许会问写作起步写不好怎么办?写话教学无序怎么办?写作要求雷同,怎么办?写作内容成就怎么办?写作随意应付怎么办?总发呆,不会写怎么办?作文教学无助,怎么办?作文考试复习怎么办?
常规教学中,课堂死气沉沉怎么办?作业设计无趣怎么办?照搬教案无效怎么办?阅读危机来袭怎么办?家校合作困难怎么办?语文考试变难,怎么办?试教多次无效怎么办?我不是何捷,怎么办?
哈哈哈,十万个为什么?或许普通老师和名家的差别就在于此。普通老师的问题困难会多一些,而名家名师对于问题不是简简单单的认同,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自己想办法朔本求源,寻找解决办法,总结规律,传播思想。
比如:想到听课当中发现一线老师的课时观,比较混乱。 对于较长的课文,如何分课时,让人非常纠结的事情。我们对于这个课时的划分的解释,比较倾向于两种来给老师们进行解释,第一种根据教学内容来划分,一般情况下,每一课时都有各自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基本扫清生字障碍,完成初读课文之后,精读片段或者对课文整体的把握脉络,梳理内容熟悉等;第二课时精读剩下的片段,总结归纳,拓展提升,这是以往教学中最常见的划分的方法;第二种,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每个课时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课与课时之间因任务而产生关联,多个课时共同完成一个总的目标,既实现教学目标。可是在这本书当中,何捷老师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第三种和第四种的划分的方法,的确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第三种,根据教学实行划分,因为每个班学情不同课时划分,可以依据学情灵活调整,比如有的班级小孩儿善于精读深思,不妨第一课时直接沉入文本品味琢磨,有的班级小孩活泼好动,可以涉及一定的情景活动,导入新课有活到稳,也比较契合学习特质;有的班级小孩儿相对理性,第一课时可以按照从总到分的顺序先整体认识,再分别细读,第二课时,则按部就班进入分项精致学,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的逻辑有序学,学深入;有的班级小孩善于归纳式学习,有的善于也意识学习,不同的学情,需要采取不同的课时划分方案。第四种,根据教学风格划分。如今教学的风格呈现多样化特征,各种教学主张,犹如一朵朵小花,在语文教学之灵中盛开,比如有人主张群文阅读,有人主张单元整体阅读,有人主张读写统整式教学,有人主张先学后教,有人提倡共同体是教学…不同的主张可以作为划分课时的依据,通过分课时教学凸显教学主张,形成不同的流派,不同风格的教学。
何捷老师对问题的解答是不是让很多问题的答案有了很多的可能性。读这本书主要是去学习何捷老师是怎么解决问题?他是如何思考的?如果你有所感悟,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呢!
有老师问我不是何捷怎么办?何捷老师的回答第一句:“错就错了吧。"当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犯错了,或是感到无奈,甚至是彻底后悔了,请不要过于难过,错误是必须犯的,伤心是难免的,我犯的错太多,但正是经历了无数的错误,我才比别人更能知道该怎么做,非常感谢那些犯下的错误,是他们让我有刻骨铭心的痛,无法挽回的伤,也有看到方向的眼,有了尝试改变的心,在这本书中,我为你提供的方法,实际上都是我曾经遇到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是我犯下的错,你那么年轻,错就错了吧!
第二句:“过就好好过。"过自己的生活吧,好好过,因为我们都没办法像名师那样在课堂上如鱼得水,也没有办法,像别人那样有厚积薄发的状态,更没办法向别人那样有家族传承的优良基因,最可悲的是没办法向别人那样得到良师益友的关爱,想要的都没有,你只能做自己能做的,而且要好好做做通一项就能通达百项。
用何捷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与你共勉:
我真的很努力,总是尝试着思考,实现着改变,我不轻易放过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事中的某一个细节,或者是某一次灵光闪现,或者是某一个疑问的产生,从来不放过,抓住一个点,执着思考,生怕自己天赋太低,有思考结果了,这才拿起笔把思考结果定格在纸上,存在硬盘中。
每一天起床,我也会慵懒,也也会想着休闲,毕竟每一天这样去努力,去思考,去实践是很耗体力的,但很快我会问自己,今天我生病了吗?没有,今天是世界末日吗?不是今天有人需要你的思考吗?是的,今天可以做一些事情,留在这个世界上吗?可以之后我愉快的选择了继续前进,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