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增广贤文》中讲,“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祸从口出,多言惹祸,管住自己的嘴,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即便是在熟悉的人面前,也不能口无遮拦,需把握分寸和尺度!尤其是以下这几句话,永远不要在熟人面前说,否则难免伤人害己!切记!
一、伤人自尊的笑话。作家季伯伦说:“幽默感就是分寸感”。人和人来往,除了正常的聊天沟通,难免也会开玩笑,幽默相处,以此活跃气氛,拉近关系,增进情谊。这些其实很好,但开玩笑一定要有度,不能口不择言,让对方感到难受和难堪,尤其是熟人之间。本就知根知底,谁都有短处和不足,如果你拿对方的长相、打扮、品味、习惯、感情、经历等私事开玩笑消遣取乐。你自以为是幽默热情,实则是没教养,伤人于无情,哪怕当时对方没有撕破脸,背地里也会对你避而远之,不再联系。既毁了一段关系,也坏了自己的人品口碑,对于熟悉的亲友更要尊重、维护,修好口德,玩笑适度,才能情深隽永、细水长流。
二、显摆炫耀的大话。古语有云:“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一个人被虚荣心冲昏头脑时,就会失去原本的清醒理智。很多人喜欢在熟人面前说些显摆自己的财富、人脉、本事的大话,一旦提起自己的成绩成功,就一副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模样,或许一时之间对方会羡慕、敬佩,但时间一长,必然会引来反感和疏远,原本相处融洽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高人一等的姿态中走向渐行渐远,更何况见不得你好的人,不是外人,往往就是身边的熟人。人心难测,人性幽微,你越是炫耀,对方越嫉妒,心里不平衡,想方设法给你使绊子,或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求你帮忙借钱、借力,帮忙累了自己,不帮忙则得罪对方,惹来一堆的烦心事。
做人不在于表面的风光,而是内心的沉稳、低调、谦卑,不张扬、不炫耀,方能远离是非,活得清新自在。你认为在这个世上,是外人容易出现“见不得你好的心理”,还是熟人容易出现“见不得你好的心理”呢?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外人才见不得人好,而那些熟人都会对自己有真感情,这样的说法并非说不对,而是说他并不符合现实。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面,往往是你的熟人最想你倒霉,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情况呢?
外人跟你没关系,那他们也不会找你来对比,你混的好不好跟他是没有任何的关系的。而熟人跟你有着极深的关系,那他们不管何时都喜欢找你来对比,甚至还会处处针对你,当你混的比他们要好时,他们就盼望你尽快落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想更好的保全自我,尽量少遭受别人的算计,那我们就该和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别跟他们说太多,就别跟他们说太多,以免透露了自己的秘密,从而让人产生不轨之心。
三、家庭矛盾的丑话。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谁家的锅底都有灰,矛盾纷争必不可少,比如父母的不睦、子女的不孝、手足的不亲、夫妻的不和。很多人在烦心暴躁时,难免会找熟悉的亲友倾诉一二,可图一时爽快,对方听了未必会同情安慰,反倒会在心里笑话,到时候既丑化了家庭的形象,有损亲人的脸面,也会让外人一议论耻笑!世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回头话传到自家人耳朵里,又是一场地动山摇。甚至倘若有熟人心术不正,趁你家庭不和,趁机使坏,煽风点火,很可能加深矛盾,和家人反目成仇!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自家的事关上门解决,再亲近的熟人也别提及,才是最清醒的处理方式!
四、儿女的私事。俗话说:“家事私事,不说没事,随便乱说,往往出事“。哪怕关系再好,自家的私事也别外传,自己关上门解决最好。虽然你信任你的朋友不会乱敢说,可如果哪天他们对自家的亲人说了,没有管住嘴传出去了,这后果又如何?不仅你丢人,还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真正的得不偿失。自己的私事只是和自家人说,给旁人说多了,哪怕别人不外传,也会惹人心烦!常言道说:家丑不可外扬”。那么,好事可以外传吗?其实好事一样不可外传,就像是哪财不露白一样,好事传多了一样会惹人嫉妒和眼红,要知道你家的好事仅仅是你自己家的好事情,别人并不一定会在意,而且你说的太多太烦,别人甚至会很极度反感和笑话。
家事、私事,这些秘密一定不能外传,不然只会给自己增添麻烦,关系再好,自己缺陷和弱点别说。康德曾说:愿上帝保佑我们免受友人的攻击,要是攻击来自敌人,我们倒能设法自卫”!这话的意思是,希望上帝可以保佑我们不被朋友所伤害,因为我们信任他,所以对他没有任何防备,自然更容易受伤。而如果伤害我们的敌人,我们很难会受伤,因为我一开始就会防备着他的伤害,真正的伤害往往都是出其不意,让人难以抵挡的伤害!
真正能伤害你的人,有时就是你最亲最信任的人!常言道:“能伤到你的,往往是你最亲信的人,只因他们离你最近,知你最多”。因为信任,说自己弱点和缺信,原以为能得到同情与支持,却在不经意间留给别人一条把柄!有时候,人心之险,人性之恶,就如暗夜一样,阴沉难辨。《易传》里有句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这话的意思是,皇帝说话不慎密,会失信于臣,臣说话不注意则有可能祸及自身,私密而重要的事情不慎言则会酿成祸害。
随意暴露自己的缺陷和弱点,不仅没有任何好处,有的还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和伤害,如曾国藩有言:“唯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对于自身的缺陷和弱点,我们只能不断的改善和隐藏,切记不能暴露在外,因为这很有可能成为我们最致命的弱点。关系再好,有些秘密也不能说,因为有些话一旦说出来,一切都变了,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会变得更坏。
五、道听途说的话。鬼谷子有言:“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一件扑朔迷离的事情,如果你说出来了,然后有人传出去了,一传十,十传百,本来不真不假的事情,变成了有鼻子有眼的事情,对于相关的人来说,肯定会信以为真。战国时期,李牧是赵国的大将,长期驻守在边疆,抵御匈奴人的入侵,多年来李牧命令士兵修缮工事,但是从来不主动出击。如果匈奴人来了,就赶紧躲进工事里,不能迎战!
有将士说李牧是一个胆小鬼,匈奴人也散播谣言,说李牧胆小怕事,没有本事,赵王轻信了谣言,撤掉了李牧的职务,此后赵国的边疆战乱不断,地方群众深受其害,连庄稼也不能耕种了。古人说:“谣言止于智者”。道理是这样的,但是当谣言专注于某一个方向的时候,难免会让人相信,毕竟一个人的智慧再多,也会判断失误,最好就是不管和谁在一起,只要是毫无根据的话,就不要说到了你这里就截止了!
六、带着悔恨的话。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如果你说错了,就立马道歉,不要犹豫。如果你没有错,就不要解释,也不要因为涉及到了某些利益,就想办法把话收回来。三国时期,嵇康因为帮助好友吕安澄清“不守孝道”的事实,惹怒了司马昭,司马昭下令要除掉嵇康。3000太学生联名上书,希望收回成命,毕竟嵇康并没有重大过错,还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作为当时的权威人物,司马昭又怎么能够反悔了呢?只好将错就错吧!多年以后再回想这件事,他仍旧悔恨不已,想要避免悔恨的话,最好是三思而言,不要随便做出决定。莎士比亚说过:“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言语上的诚信非常简单,但关键看说话之后的他态度和行动,如果随便反悔,那么以后说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了。
七、取笑别人的话。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名叫邓艾,他什么都好,就是说话口吃,一句话老半天也说不清。有一次,他和司马昭聊天,连续说了三四个“兮”也没有把话捋顺,司马昭嘲笑他到底有几个“兮”?邓艾忽然话锋一转,说:凤兮,凤兮,就是一只凤凰。我们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喜欢用重叠词,虽然重叠了很多回,但是原来的意思并没有改变。比方说吹吹打打,也就是吹打的意思,凄凄凉凉就是凄凉的意思,邓艾借用大家的习惯为自己解围了。如若不然,彼此都会很尴尬。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要取笑别人,那么就应该明白,并不是谁都会大度能够自我解嘲,也许你一笑话别人的话,就把关系推倒了。比方说,个子不高的朋友带着妻子在逛街,你偶遇了他们,你随口就说你们两口子不般配,男人像矮冬瓜,女人胜过西施。朋友听了内心肯定很不舒服。”笑一笑十年少“,但是你要把握尺度,注意场合,还要看清对方是否经得起开玩笑。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人情商的体现,取悦人靠一张嘴,伤害人也是同样如此。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效果不一样,在不同的人群里说大家的反应不一样。愿你我管好自己的嘴,给别人美言,给自己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