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正搁办公室开医嘱,今天是轮休日,刚开完,拿过去给护士站的小姐姐们。
这不,负责的一个病人家属急匆匆的跑过来找到老王,有点尴尬的问道,王医生,药房那边说单子上面有几个不认识,要我过来问一下开的是啥。
老王从家属手中接过来一看,看完有点懵逼,这是昨晚开给家属的单子,要今天早上去药房取点外用药。字迹写的是医院医生通用的。不存在不认识的情况,家属们看不出来是可以理解的。药房看不出来就有点扯淡了,老王把单子给了护士站小姐姐问,你看的出来是哪几个药剂名称么,一溜眼的功夫,就明晰了,单子还给家属,叫他直接再去。
老王可不再乎这个,直接和家属说,你就和药房的说,看不出来就是专业知识不到位,叫药房其他同事照单拿药就行。护士小姐姐接过话头说道,这帮人真是老毛病,就喜欢折腾。做的实在是有点过头了。老王这会儿才算是反映过来里面的道道了。
这个其实也算是当时的通病了,药房的一群人大部分都是些有点来头的,可不像现在,一些常规的用药,会有好几个选择,国产的,进口的,日韩的,欧美的,就算是国内的也还是有区别的,整体来讲功效是有点区别的,不过也大同小异。对于每个科室来讲,都有自己固定的一些医嘱单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意去做变更。可抵不住一批又一批的新名称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流入各个渠道。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就有点意思了。
当然了,也不排除那些有点身家的,一入院,大嘴呼啦啦的就说这,给用最好的药,不差钱,国产的不要,全用进口的。这些其实也不少见。至少老王接诊的病人家属里,也是有过这么十几例的。
老王跟着师傅的习惯,哪个实惠有效用就行,或者说,这是大部分科室沿袭下来的老习惯,德术的理念还是存在于大部分医生的脑子里面的。毕竟不是每个人的家庭都是顶呱呱的,能少花一分就是一分。除非家属有异议,强烈要求需要使用更贵的进口药的。
这里面,其实也是当时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好的方面的,药物的可供选择性多了起来。毕竟有些病患确实有药物耐受,不好的就是,新兴的想要取代常见的,其中的意味也就不言自明了。为这个,科室里面其实也讨论过几次,
在那个年代,办公室除了忙碌的时间外,进入的最频繁的,不是病患的家属,是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
他们给病患带来了多药物品种选择的希望,也给他们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