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医师,56号床加床的病人的医药费欠费了哦,催了几次了。家属说和你说过这事儿,麻烦你待会儿过去帮忙催催哈,看下是啥情况。
护士站的小姐姐跑到办公室对着正使着劲“交作业”的老王说道。这个“作业”其实就是入出院病历和术后记录。有实习生还好,这些事情可都是实习医生的事儿,整好这个月是个空窗期,实习医生们都回校交毕业论文去了。苦逼了老王只能自个儿写了。可不像现在。电脑黏贴复制。改下名字,症状啥的。就可以打印出来了。
56号床,老王负责的病号,住了20多天了,一个60多的老大爷,也是名反击战的老兵,住院也是战争中留下的病根,迁延良久,以致于越拖越重,再有就是感染导致的器官衰竭,大爷清醒的时候老王都会过去和老大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一下,大爷倒是简单说几句还行,大部分时候是轻轻的嗯一声。都是他儿媳妇儿旁边补充,估摸着也是健康那会儿没少给儿孙辈们说这事儿。对于老王这个年代的人来讲,反击战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没有比一个亲历者更能近距离的去了解那一场战争额残酷,以及那些卫国的英雄们。
早上,老王查房得时候,他儿媳妇倒是和老王说过这个费用的事,家里面因为大爷这个病,这些年来大部分钱都花在治病这上面了。老人家年轻时自个赚的钱又大部分都汇给了他以前战友的遗孤们,生活也就一直过得挺拮据的。等到大爷儿子开始工作了,还没过几年舒坦日子,老爷子的身体终究是拖到了极限,爆发了。各种病痛都来了。大爷儿子已经尽力在外面筹钱了,希望科室能不要停药,他们争取尽快凑齐费用。这个事儿,老王倒是和主任汇报过了。主任的意思是会和护士站那边打招呼,不要停药。原则方面不能违反,但力所能及的方面该做的还是得做。老兵,值得敬佩。
老爷子这个病吧,科室也特意组织了两次多科室会诊过了,整体的情况实际上是不乐观的。高额的手术费用,以及手术的高风险,术后的恢复效果有待考量,晚期加上多器官的衰竭和感染,综合考虑。建议是保守治疗稳住恶化的病症或者向省级医院转院。这事儿,家属倒也没瞒着大爷,清醒的时候告诉大爷了,大爷倒是看得开。也不想再给儿子儿媳拖累了。嚷嚷着直接回去。用老爷子的话说:“搁这待着干啥,浪费钱,我自个的病我自个清楚,多活了这么几十年,还有啥不行的。也没啥拖欠了,答应战友的谁活下来谁帮忙照顾的事情我做完了,也尽力了。他们的孩子也都长大了。你们哭哭啼啼的干啥,不像样。”
老大爷的儿子和儿媳终究是没能扭过老大爷,但也坚决没同意回家,继续做着保守治疗。
在这的前两天,老爷子的两位老战友赶过来了。那一天,老爷子很开心,即使以及说不出话了,但是能感觉出来。老爷子见到战友溢出的那几滴泪水。
老爷子医院坚持了40来天,那天是早会的时候,巡班护士过来通知56号床需要抢救,老王和师傅主任一群人都赶过去,开始抢救,轮流着做心肺复苏,电击,注射都用上了,抢救了近半个小时,终究还是没能挺过来、反正不知道为什么,科室的人似乎都不愿意放弃,都想着可以的,老爷子可以的。
老爷子走的很安详,这一天,或许他等了很久了吧,这一天的早上,正是老大爷在当年连队固守山头那一战的尾声。只有他和文书以及指导员活了下来。或许那场战火的硝烟对老爷子来说,似乎直到今天才算是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