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养育改善手机瘾纪实】
我姐跟我妈一样,甚至比我妈严重,跟孩子的交流就是:写作业,赶紧写作业,你不写作业,等着去学校罚站吧!好像除此之外不太知道如何交流了。
这几天,没记录,一是因为一时兴起做了一个线下读书会,占用了大量时间。二是因为她一直在家看电视手机,叫不出门,说了买零食,给零花钱都叫不出去。
每天就剩下中午,晚上短暂的接触。
我爸妈的生活习惯,一有闲暇时间就睡觉,或者看电视。没有人际交往。
孩子也是。
带去她自己的家,遇见儿时的小伙伴,她不说话,还躲着。她只跟妹妹玩。
我回忆我小时候,都是我妈妈教养,为什么我和我姐没有这样?
除了大环境(数码时代)不同外,我想谈谈家庭环境。
因为同样的数码时代,每个孩子对手机电视的痴迷程度不一样,对人际交往的兴趣不一样。抑郁症患者把自己关在家里,而喜欢交往的人呼朋唤友。
我小时候1有广阔的田野可以疯跑,2有非常多的小伙伴,3可以通过干农活干家务被夸奖获得成就感价值感,4,大部分时间跟小伙伴待在一起,只有回家吃饭睡觉时和父母在一起。5,父母有农活,有生存压力,顾不上管我们太多。
大宝呢,1没有田野,只能在楼房上70平米的小笼子里,2没有小伙伴,3没有干家务,家务还不够姥姥干的,姥姥干了一辈子农活如今有力没处使,于是把孩子吃饭都纳入自己的麾下。孩子不喂不吃,姥姥边埋怨边喂,倒是有一点孩子为了成全姥姥而让自己退行(潜意识)。所以,孩子不仅没有干家务的成就感,也放弃了自己吃饭的权利,放弃了写作业的权利,以便姥姥妈妈对自己唠叨,成全他们的担忧。(当然是我猜的,根据长年累月的观察猜测。)4全部时间跟姥姥姥爷在一起。5姥姥姥爷没有生存压力,每天围着这个70平米转,全部的精力都盯在孩子身上。
这是个家庭系统问题。
孩子只是问题的呈现而已。
不过,也有突破口,就是妹妹。
昨晚妹妹参加学校里的勇敢之夜,在学校睡觉。今天接回来,跟姐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