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订阅得到的专栏了吗?
你下班时间自学些付费课程没?
你输出写作读书吗?
如果你一时凝噎无法回答上述问题,你都不太好意思和别人聊天,相形见绌,别人在付费知识的学习中天天向上;我在韩剧美剧娱乐消遣当中越落越后。
那么如此积极订阅专栏的小伙伴是否就真的成长为那些讲述专栏的大咖吗?
答案是否定的,99.9%人没有能听君一系列专栏后,就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的巅峰。
最近特别流行的“知识付费”平台创业和大咖以亲民的价格出售他们深度的价值输出,我们在这个时代获益,而平台在这个时代收割我们虔诚上缴的智商税。
然而这些知识付费平台并不是新造的商业模式,而是把传统的传媒模式包装后更加迎合现代人群的学习特点而精心打造的。
还是付费的传媒输出,但让更专业的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域里持续深耕出全面造粉丝,加强粘度的新娱乐玩法。
产品的本质就是顺应人性,娱乐学习,把消费者变懒变懒再变懒。
知识付费的创业思考
举例有一家特别的健身房,为了促进客户多来健身房推出了“只要来健身房健身就有返钱,而付费了却不来健身的就为去了的支付成本。”而这样反人性的事业建设绝对难以长久或小概率成功,因为它没有顺应时代和人性的选择。以出钱不运动者的成本来奖励运动者的激励政策并不是最优策略。
而像keep这样社交晒自己的运动变化刷存在感的简单粗暴方法反倒是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人性攀比心理赤裸裸的呈现出来。
如果想在这个知识付费领域再进行平台创业的话,成本非常高昂,因为在行者的深耕和客户粘性已经牢固筑起高高的围墙,普通创业平台比较难以后发优势后来居上。
而现在的知识付费平台创业的成功须顺应时代用户群体的选择,大多数受众都喜欢娱乐化,轻松化,如果创业者能够在这个程度上升级多元使之更加的商业化,就有巨大可能盈利,然后比较少的被收割警醒者就会有自己像被征收了智商税的感觉。
截止2017年,得到、知乎、喜马拉雅已经各自成功占领自己的定位区域,如果想要再进入的成本很高,但BAT或今日头条这种大巨头很有可能以许多姿势会进入这个领域成为新玩家。
在工具化都在同质化,难以更优越增加内容制造者粘性来帮助大家变现——千聊、一块听听、小密圈、饭团。平台和工具创业对普通创业公司来说是很难切入。
而所有的商业模式的设计都有着它大的或小的优势劣势。
如破了黑夜的那盏小小的渔灯,划破整片寂静无光,光芒四射。
到但可选择的两个相对容易切入的点
——内容创业本身——能够有唯一的头部价值的人持续产出优质的内容将自己的知识做成信息卖出去。如咪蒙,
——交互方式上的创新——如玩命直播——切入到知识付费。
市面上能够满足的选择——解决知识焦虑感——从线下转化到线上,认真做内容就有许多机会,知识付费只是改变传统传媒展现方式,将信息增值做的更加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信息增值的优化设计。
买书或订阅专栏很愉悦轻松,但读起来或者学起来却如抽丝剥茧般费心劳力,必须持续的学习信息,再将其转化成知识为我的改变所用。
但不得不提在自己付费购买信息(包括买知识和买书)之后那个感觉真的会让自己开心,爽悦,舒适。
我总是会有那种愉悦的满足感,仿佛那些信息在我买来的瞬间就成长为我认知的一部分,随时任我差遣使用。
然而,大梦初醒,书未拆封,专栏未打开,日子周而复始,信息已收费,然而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好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