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后的大学生就像人民币一样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货币多了而物资没有跟着增加是必会贬值,经济学上叫通货膨胀,从现在就业市场上就可以看出来,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后果,大学扩招后加强同质化竞争,批量化涌入社会,有助于稳定学生所在的社会位置,有固化剂的作用。
在大学没有扩招以前,上层社会都是精英阶层,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到1999年累计了大批的大学生活跃于社会各个阶层,或是国家干部,大学教授,国企干部职工,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以及自1992年以后下海经商的成功人士,在各自领域都有着不错的事业,家庭,子女和社会地位,从90年代开始国家要求干部年轻化,其中年轻化要看年龄也要看水平,要看学历更要看能力,年龄是出生决定的,无法更改,水平和能力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学历就很明显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家里孩子不一定都是读书的苗子,毕竟没有扩招以前高校每年招收108万(1998年数据,来源于网络),大学名额可谓是稀缺物质,一纸文凭成重中之重,成为敲门砖。
在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数量激增截止2023年934.35人(数据来源于网络),增长速度人民币贬值的速度都赶不上,成功使得高考分数在600多以上的学生和300,400多的学生可以拿到一样价值的文凭,同台竞技国家级考试,成功拉平了入门考试资格,可以全民参与。
于普通人来说,高校扩招以前能出大学生必然可以举家狂欢,庆祝从此可以改换门楣,出人头地,跨越阶层,在扩招以前一人考上大学可以带领一个家族从此富足。高校扩招以后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概率比以前小了很多,大部分是花光了一代人的积蓄,毕业以后没工作或者没有理想的工作,干着跟父辈同类的工作,付出于收获不成正比。
根源就在于高校扩招使得原本属于精英层次的教育下放于普通人,使得社会充斥大量同质化,批量性的大学生,在取得得毕业证国家都承认的情况下,原本靠质可以竞争的普通人,只能靠量去竞争,而同在一平台上竞争,普通人是不占优势的。
综上所述,大学扩招有助于固化学生所出生的阶层,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都有固化作用,不易发生改变。#本科的价值何在# #本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