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志】人丑就得读点书

从小到大,我受过很多的赞誉。

年少时候对于这些赞誉是非常窃喜的,因为它给了我一种“我很棒”的幻觉。这种幻象觉很危险,因为它很容易将一个少年引入歧途,也有可能将他带到光明大道上。

我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事实上,到了高中我便不再在乎这些称赞了。那时候整天埋首看书看报纸,仿佛这世界上除了阅读再没有别的事能吸引我,连高考都被我丢到一边了,所以对于赞美的话语我只是听听,并不当真,因为阅读能让一个人知道自己内心的贫瘠和荒凉。

后来呢?后来就去看小说去了,从此“一入言情深似海”,接着“一入耽美深似海”,再接着“一入剑三深似海”,所以这些年几乎没看过几本正经的书籍,报纸更是早就放弃了。

看蒋方舟的《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猛然间发现自己已经将近半年没有看过书了。买来的书摆在床头的柜子里,哪怕过一段时间擦拭一遍,也还是积了一层薄灰,反倒是借的同事的两本书,由于急着还,粗略地翻完了。

蒋方舟在此书里面的阅读量多得让我感觉惭愧。差不多年纪的人,她可以说是阅遍古今中外,而我细细数了数自己读过的书,也许连她的零头都达不到,所以在深夜看此书的时候才格外地惊心,继而是对自我的否定和责备:怎么能如此这般地虚耗光阴。

后悔吗?当然不!就像某次朋友指点我的小说时说“你这样写没多少人看的”,而我回答“我从来只写自己喜欢的,别人喜欢不喜欢请随意”一样,对待生活,我也是任性和随意的,不强迫自己,不委屈自己,随心所欲,所以好友有时候看不下去时会气恼地说:你就是个没心没肺的。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我的生活方式的。我只是在看完书后心有感慨,想到每年都要与母亲争论的话题:读书有用和读书无用。蒋方舟书读得多,写文的时候可以引经据典,名人说过的话简直信手拈来,而我,看了那么多的书,却是看过就忘,要我将别人的话引用到自己的文里面,说实话,那对我来说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

然而多看点书总归是有用的。这些年看的书少,经常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浮躁和贫瘠,以前只要有书看,一个人可以自娱自乐一整天,如今要我坐下来看书半小时都有点困难,经常是没看几分钟就玩手机或者电脑去了,就蒋方舟的这一本,拖拖拉拉地看了三周才看完,中间有什么感想,看的时候记下来的少,而看完后,再想靠着记忆找出来,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的。

但不管如何,能看完便是好的。

最后,这个小短文是12月初就写好了的,比写《未能免俗》要早许多,而且是随手用手机记的,所以没什么内容。现在拿出来看,只是希望,明年的自己,不要求每天都看书,但希望每周能看完一本不太长的书籍,如果遇到特比喜欢的书,顺便撸个读后感吧。人丑就得多读书!人蠢就得多读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