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姥爷总是伴随着每次团聚那一碗碗油腻腻的饭菜。满满一大桌子不同年份,各式各样的旧碗碟组成的团圆饭,有的很肥,有的很咸,鸡鸭鱼肉一样都不少,我爱吃的只有姥爷的卤牛肉,而这一切都不再有了。
2019.2.17姥爷选择用最突然的方式离开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无比自责、悔恨和遗憾。我和妈妈坐在姥爷的灵堂,回忆着姥爷的一生。姥爷的命很苦,出生于山东曹县,亲生父母去得早。大他十几岁的姐姐出嫁后也无法照看他,只换了一袋粮食,就把五六岁的他送到商丘一户徐姓人家。这家人无子嗣,养父曾是冯玉祥的兵,脾气秉性并不好,养母也并不是善良的人。养父会点油漆工,家里还卖馒头,所以有些收入能过活。可是姥爷过得很不容易,养父母只当他是个要饭的孩子。家里卖白面馍,自己却一个也不能吃,只能吃黑馍果腹。每日出门卖馍,如果少了一个馍或是一个钱,就要遭到毒打。挨饿,挨打,受虐,干活,伴随着姥爷的童年,少年,不敢想象那样的生活有多黑暗,可是坚强的他活了下来。20岁左右的年纪,娶了姥姥进门,也是一样苦命又老实,善良的人,也遭受过徐氏养父母的虐待。听妈妈说几十年后的姥姥依然常常从梦中惊醒,就是因为年轻时受到太多惊吓,可姥姥现在也迷糊了,我们再也无法知道她经历过什么。
如今我们不去置喙姥爷的姐姐、养父、养母,毕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活下来就是运气。我们永远要记得是姥爷的坚强和爱,才有了我们这一大家子人。
1968年左右,姥爷在洛阳工作安家,已经有了三女一儿,终于离开那个虐待的家庭。可是养父却生生地拆散了这个家,使出各种手段不让舅舅与一家团聚。从此9岁的舅舅,与那个有虐待倾向的老人单独生活,姥姥姥爷和三姐妹每年只在过年时回商丘,无法相伴养育,也许这是姥爷和舅舅心中最大的遗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中成长的舅舅非常争气,凭实力考学,又下海经商,赤手空拳挣下一片家业,三姐妹也都是勤劳善良的人。如今大姨、舅舅也都是60多岁的人了,可在殡仪馆等候工作人员为姥爷更衣时,他们俩在蹲在墙角失声痛哭,那模样实在让人心疼。
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见到姥姥姥爷,坐火车,去商丘过年,是儿时欢乐的回忆,总觉得是每年都去,妈妈却说我只去过两次,后来初中时又自己去商丘玩过一次。小时候人还没到,姥爷就给买了红红的发饰、耳环,是小女孩眼中新娘子戴的那种特别好看的。还有竹编小篮子,姥爷买了好几个小篮子,挑了个他觉得最好看的给我,因为那个有腰线,我清楚记得当时他说话时的语气。在商丘的老房子里吃早餐,看大表哥一口吃一个大粽子;在二楼玩跳跳球,一家人欢乐的在一起;和爸爸妈妈晚上在院子里看星星,依稀记得那是第一次看到北斗七星;两个哥哥胡乱放炮,以及商丘满街的炮灰;还有一楼住的90多岁的老爷爷,就是姥爷的养父;还有很多开心的时刻吧,只存在于照片里,实际并不记得了。
小学时候,奶奶家的大杂院拆迁改造,我和爸爸妈妈就住在姥爷年轻时住过的小平房里。妈妈当年出嫁就是从那里,在那里度过了很单纯的几年,开始独自一人睡一个房间;考一百分时爸爸妈妈特别高兴;爸爸妈妈给辅导过作业;有一次帮同学拿书包回家晚了,妈妈着急地骂我;在院子里和弟弟一起在地上画画;还请过同学来家里玩四驱车,爸爸用一个大洗澡盆作为跑道。这一段的日子虽然和姥爷没有交集,但住的房子是姥爷曾经住过许多年的,那时家里的一些老家具现在依然在姥姥家放着,处处都是姥姥姥爷的痕迹,只是发生过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90年代末,姥爷的养父寿终正寝,姥爷信守承诺为他送终,完成了这个长达六七十年的承诺。姥爷没上过学,不识字,不会表达,尽管受尽养父母的苛待,他却一生善良,守信重义,用无言的爱包裹着整个家庭,影响着子孙后代。
后来,姥爷就回到洛阳居住,那时老平房已扒,原单位给他分配了一间非常破旧的筒子楼,只有两间房,姥姥姥爷就一直在这里住着了。初中时,有些日子,我中午会到姥爷家吃饭,吃姥爷做的饭。总是给我一个人专门做,而姥姥姥爷不吃。他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吃咸菜、馒头、稀饭,却为我单独做米饭炒菜。而娇惯任性的我,总不记得那些可口的饭菜。只记得有一天姥爷给我做的煎饼,厚厚的,软软的,鸡蛋放的很足,很好吃,也许还有稀饭,但我从不吃,所以只有吃煎饼喝水,可那一天没有菜,是不大习惯的一顿,却成为那段日子里我仅剩的记忆。也许是因为不爱吃,后来中午也不去姥爷家吃饭了,听妈妈说姥姥还特别难过,偷偷地哭。有一天姥姥站在奶奶家院门口等我放学回家,硬塞给我零花钱,然后就独自回家去了。想到这些,真的太后悔太自责太难过了,总是说等我长大好好报答他们,要让他们享福,可是如今的我已经长大,即将到而立之年,为姥姥姥爷付出的却实在寥寥可数,几近于零。
因为爷爷病故不到三周年,所以17,18,19,已经有3年,哪怕是春节,我也再没有在姥爷家吃过饭了。非常偶尔的回去看一次,却也总是围着生病糊涂的姥姥,匆匆就走。姥爷总是出门遛弯,在桥下看人下棋,我偶尔去的一两次还时常见不到他,甚至大年初一去拜年姥爷都不在。最后一次见姥爷是2019年1月24日,那时姥姥发烧昏迷住院,去医院时见到了姥爷,感觉姥爷瘦了好多。只给姥姥带了点甜食,与姥爷也没说几句话,和舅舅一起吃了饭。却没想到,这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姥爷家的门从来都不关,谁来了都是拉门就进。我和妈妈在灵堂聊着关于姥爷的记忆,言语中时常听到拉门进门的声音,就像是往日姥爷回家的声音一样,仿佛这只是一场梦。打开姥爷的冰箱,是姥爷准备的满满的年菜,够一家人吃上好一阵子。如今的我已是人妻,也开始了柴米油盐的生活。看到姥爷满满的冰箱,再想想他曾经准备的那一大桌油腻腻的饭菜,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他做油漆工,姥姥做临时工,含辛茹苦养大四个儿女。穷的日子很多,我妈妈是最小的女儿,小时候也很难吃上一个鸡蛋。是哪一年生活水平渐渐地好了,精打细算的姥爷也舍得置办多多的鸡鸭鱼肉?从小没吃过油水的他,也开始琢磨怎么制作红烧肉,卤牛肉……做这一切时的姥爷是幸福的吧?日子变好了,儿女们一个比一个发展的好。其实再也不必为物质发愁了,但姥爷还是对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钱。80多岁的人,没有吃过一次药,没住过一天院,走路脚步稳健,看起来也比同龄人年轻一点,可是谁又了解他的内心呢?也许是身体上哪方面不舒服;也许是看着迷糊多年的姥姥太心痛;也许是日子太无聊,我们的关怀太少;也许是姥爷累了,虐待中长大,养育四个儿女,为养父母养老送终,照顾迷糊的姥姥,辛苦一生全部奉献给我们这个家庭,他真的太累了……姥爷一辈子坚强有主意,与命运抗争,连离开的方式也要自己做主。虽然知道您是疼我们,您是老神仙,早算好了一切,所有的苦痛您都自己担着,但您也实在有点狠心,姥爷,我们舍不得您啊!
与姥爷的交流,关怀,理解,记忆实在太少太少,写下这一切,是害怕自己忘却。姥爷坚强付出了一辈子,才有了现在的我们,如此坎坷不寻常的命运,烙印在我们的根源。请记得因为姥爷的拼命挣扎,我们才有幸活在这个世上。祈求上天,下一世请别让姥爷这么辛苦了!姥爷,我们爱您!您是我们最亲爱最敬重的姥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2019年2月22日爱您的外孙女星星,
在思念满溢的这个深夜里,
写下这些文字纪念您——
我的姥爷徐树保
(19370205-20190217身份证上的生日,真实生日不详,享年约82或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