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来,竟然有好多年没有写纸质书信了。
从九十年代起,家里安了电话,与亲戚朋友有事就通个电话。到后来,又有了手机,开始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后来换了智能手机,通过QQ、微信联系,离纸质书信越来越远了。
可是很怀念写纸质书信的日子,那些书信也一直保留着。
在大学里,读信、回信,是学习之外的重要内容。每天中午下课后,在去食堂前,总会先到门卫室旁边的信箱室,几个同学一起,去打开那个71#信箱,如果看到有自己的信,某某大学的,这准是高中同学来信了,某某单位的,这准是哪个初中同学,已经上班了,给我来信了,看到父亲熟悉的笔迹,这是家信,不管哪一种信,总是迫不及待的打开,一边读着一边向食堂走去。
与同学的通信,往往相互介绍各自的大学、专业、所在的城市,滔滔不绝、洋洋洒洒,一下子五六张纸,有说不完的话,恨不得一下子说完。
接到家信,父亲总是事无巨细,奶奶怎么样、庄稼怎么样了、今年收成怎么样了,别担心家里,好好学习啦,絮絮叨叨,但是我总是看了又看,回信也总是面面俱到,如实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饿不着、渴不着,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字要写得好一点,让老爷子看看我的字有了长进,还可以方便上过夜校的母亲能看懂,我知道,对我的信,母亲总是看了又看的。
大学毕业消停了几年,结婚生子之后,又一翅膀刮到了大西南,宿舍里安装了电话,可以买电话卡摁一长串数字拨出去,与老婆通话,听儿子的咿咿呀呀,但是这时候电话还没有完全代替写信,老婆时不时写信来,夹着儿子的照片,看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一月一个样,给了我无限的力量,这是我最盼望的家信。
当年的书信,注定已经成为文物了,家中最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