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又重温了《我的前半生》,再看一遍,果然有更多的新感受。
看第一遍时,总感觉唐晶有点作,放着贺函这么好的男友不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导致最后想追时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但看第二遍时就有了新发现,原来事态发展是丝丝入扣,不是开始到结果那么没有逻辑。唐晶是由贺函一手培养起来的,从敬仰崇拜到独当一面,与贺函从并肩作战到竞争对手,她与贺函的感情已经经历了恋爱过程,开始走向衰退,是由于和贺函亦友亦敌的关系,让她无法单纯地以恋人的关系来对待贺函,因为工作上的贺函还是她的竞争对手,贺函没有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因此也只能止步于婚姻之外。
罗子君对贺函来说一如当初的唐晶,满脸的崇拜,而且有一堆用力生活的亲戚,有一堆地无奈和困难,让贺函大有用武之地,成就感满满。罗子君的成长也远没有达到唐晶的高度,无法与贺函比肩,贺函对她充满掌控力。相比唐晶来说,子君是来的太巧,是碰到了贺函年奔四十,已然功成名就,生活重心可以侧重感情婚姻的阶段。
罗子君开始对生活的认知是嫁个有钱的老实人,他负责挣钱,自己只需要负责照看孩子,负责自己的貌美如花即可,当陈俊生的婚外情逐渐显现,纸再也包不住火的时候,和她摊牌离婚,她过往的生活经验和原生家庭的环境影响,使她仍要继续以初心极力挽回婚姻,完全没有想象到现实发展背后的一长串的残酷累积和不可逆。贺函作为局外人,作为专业咨询师拨冗直指问题本质,让她明白俊生移情凌玲的根本原因,以及在日后为她找工作打离婚官司以及房产之争所提供的各种分析和支持。对面临突然失婚的家庭主妇来说,如果仅是依靠自己的原生家庭力量,罗子君是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止损转赢的,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认知影响力是多么巨大,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指导人将直接导向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她妹妹罗子群就是鲜明的例子,她的人生导师就是妈妈和姐姐,姐姐当时还是在没有开悟的阶段,所以她的生活状态就没有明显的好转,只能原地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