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商学院第一周(消费心理学)

今天是《5分钟商学院》学习的第一周,一切关于商业的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学习的第一周打算先从人开始。本周,我们将专注于一个主题:消费心理学。

001丨神奇的心理账户

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的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比如说,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账户,情感维系账户,享乐休闲账户等等。虽然这些账户都是在一个大账户之下,但其实各个子账户都是独立存在的。

案例:

今天下午, 一样是五毛钱的费用,你是阅读得到《五分钟商学院》还是在腾讯看电影?

如果是二个月前,我或看电影,现在看《五分钟商学院》;因为当下更关注知识更新长远个人成长。

小结:如何影响消费者

心理账户,就是每一个人其实把同样的钱在心里面,分门别类地存在了不同的账户里。

这是《5分钟商学院》陪你成长的第1天,期待你的进步。

002|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概念:沉没成本(协和效应)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未来对他是不是有好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我们称之为叫做沉没成本,也叫做协和效应。

案例:

职业发展 毕业8年 是继续留在小镇的事业单位,还是出门大平台闯一闯?

小结:认识沉没成本

第一,我们要认清沉没成本其实没有好坏的区别,你可以把它叫做既定成本,或者是已经发生的花费。

第二,因为这种心态的顽固性,有目的性地制造对方的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但是,最后我们还是要反过来说,你如果真的能够克服这种沉没成本所带来的心理偏见,不被这种情绪所左右,将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业判断。

这是《5分钟商学院》陪你成长的第2天,期待你的进步。

003|贵和便宜是相对的(比例偏见)

概念:比例偏见

比例偏见是指,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案例:

网上订餐:满二十减二元,满四十减四元

小结:运用方法

第一,促销时,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第二,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钱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感觉。

第三,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在一个非常贵的东西上面一起卖,那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到价值感。

这是《5分钟商学院》陪你成长的3天,期待你的进步。

004|得到100元,可以弥补失去100元吗?

概念:损失规避

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案例:

网上购物满100包邮,不足收快递费。

小结:优化策略

第一,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的方式。

第二,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述框架。

第三,条件成熟的时候,你说不定可以试着大胆推出无理由退货服务。

这是《5分钟商学院》陪你成长的第4天,期待你的进步。

005|拉个垫背的,显示你便宜

概念:价格锚点

价格锚点是在1992年的时候,有个叫托奥斯基的人提出的,他认为消费者在对产品价格并不确定的时候,会采取两种非常重要的原则,来判断这个产品的价格是否合适。

第一个原则,避免极端。

第二个原则,权衡对比。

案例

苹果手机 内存分别是32G 64G128G 250G 这样很多人选择128G

小结:引导购买的两个原则

第一、避免极端。就是在有3个或者更多选择的时候,很多人不会选择最低或者最高的版本,而更倾向于选择中间的那个商品。

第二、权衡对比。当消费者无从判断价值是高还是低的时候,他会去选择一些他认为同类的商品去做对比,让自己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消费者其实并不真的是为商品的成本付费,他是为商品的价值感而付费。价格锚点的逻辑,就是让消费者有一个可对比的价格感知,你明白了吗?

这是《5分钟商学院》陪你成长的第5天,期待你的进步。

备注:以上资料来源 得道 刘润五分钟商学院        主理人 刘润 整理 武广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