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妈就教育我一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就是说我休息一晚上了,在第二天早晨脑子是最清醒的,是最便于学习的。
真的是一天当中,就早晨这个时间,是学习的最佳时段吗?
如果是这样,就安排早上来处理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那其他时间就不工作,不学习,这不就浪费了吗?
如何抓住时机,处理好一天的工作时段呢?
时机管理=时间类型×最优时间×任务类型。分别来说一下:
时间类型:
早上早起,一上午精力充沛,下午或者傍晚才会感到疲倦,这种人属于云雀型。
早上起的晚,上午工作和学习质量不高,傍晚或者晚上精力充沛,属于猫头鹰型。
这种人群占大多数——75%
介于两者之间的属于第3只鸟型
如何判断自己的时间类型呢?
在休息日,你能正常起来,属于云雀型。
如果你晚醒1~1.5小时,属于第3只鸟型。
如果起得更晚,那么你就属于猫头鹰型。
最优时间:
人的脑力在一天当中波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高峰、低谷、反弹。
75%的人也就是云雀型和第3只鸟型,经历是高峰——低谷——反弹的顺序。
猫头鹰型经历的是小小的反弹——低谷——高峰的顺序。
任务类型:
要将分析型和逻辑内容较强的放在高峰阶段去处理。
将创意性讨论会,不需要动太大脑力的事情,放在低谷或反弹阶段。
通过上面的公式你就知道,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在什么时间段,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
这是介绍了一天当中16个小时的工作和学习时间。还有8个小时是在睡眠当中度过的。大部分人认为睡眠的时候就是休息。而现在脑科学家发现人在睡眠当中,也可以进行学习的。
科学家把两组人分为“行组”和“睡组”。
行组的人白天学习,晚上考试;睡组的人晚上学习,然后睡觉,第二天早上考试。考试结果睡组比行组的成绩高出35%。
这就是夜班理论。一般人睡眠分为4个阶段。
第1阶段,浅睡眠到快速眼动期。在这个阶段,人们会快速识别,白天学到的知识和整理,有延长记忆的效果,可以增强记忆的强度和广度,构建知识和信息联系。
第2阶段,运动专场。所有关于运动有关的技能会在这个环节得以加强。比如你想学习的某个乐器;你正在练习的某项运动,乒乓球也好,羽毛球也好;正在学习操作的某种机械设备。在这个环节当中都会得以进一步加强。
第3个阶段和第4个阶段是深度睡眠,慢波阶段,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美容觉”。
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对白天学习到陈述式和事实性的知识回忆。比如知识概念理论,单词,记忆。这大概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学霸睡觉的时候,就能解清楚一道题的缘故了吧。
接下来我们的睡眠并没有结束而是倒过来的过程,从第4阶段到第一阶段。所以整天熬夜挑灯夜战并不是学习的最好方法。
睡眠对学习的好处有:加强对陈述性,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帮助剥离负面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帮助寻找更多的创意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