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塔勒布推崇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原因就是因为那些人面对的是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有风险的。如果躲在一个大企业,高校或政府部门里就等于是一个机构替你挡住了外面的风险。被机构化之后面对的就是虚拟现实。很多知识分子自称是生活在“象牙塔”里,别人接地气,你住在塔里还自称象牙塔,让人感觉特别高级,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2、人与人的境界实在是大不一样的,就中国知识分子而言,大致可分成三类:一类是能发表论文就高兴,为论文可能会造假,可能会花钱买论文,有些期刊专门赚这些人的钱,你给我版面费我就给你发表,然后你就可以放在简历里评职称用了。
3、第2类知识分子追求的是要发SCI论文。其实SCI是个论文检索系统,好像谷歌搜索一样,它要做的事就是尽可能的收录各种期刊,被SCI收录根本就不是荣誉。所以以此为指标,最多只能说做的是严肃工作,没有造假(也许)。
4、第3类知识分子追求质量,要发在顶级期刊,要追求“引用率”。大概名校和正规科研机构才有这样的人。在Nature或者Science上发表论文,是值得庆贺和吹嘘。但是国家给经费让你搞科研,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为国争光,而是为了让你做出真正的科研成果,生产真正的知识。
5、在塔勒布看来这三类知识分子大概没有本质的区别。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人跟自己人玩,目的是名望和经费。有很多该研究的东西和真问题反而没人研究。塔勒布说现在这帮知识分子,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他们自己都无法定义什么是知识。他们的游戏就是你引用我的论文,我引用你的理论,互相抬轿子。
事实上是顶级期刊论文里也有大量不靠谱的东西,有些人只是孜孜不倦的发论文,根本不在乎真实世界,这些人从来不跟底层的人接触,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底层人想什么。
6、一般来说“同行评议”都是一个好词,同行评议表示你的论文经过了严格审查,但是这其实是个没办法的办法,学术论文越来越专业化,除了同行别人也没有办法评议。真正的评议是什么?应该让时间来评议,让波动性来评议,让脆弱来评议。经历过时间考验而存活的东西往往是反脆弱的。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