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开车送小哥上学时,钥匙插进去,怎么也启动不了车,方向盘打不动了。
眼看着时间从7:15打到了7:23,一直没有启动,然后电话给正在高铁上的家里那位,说让我坐在车里,不要站在那里,(自己当时就是坐在车里),把方向盘左右拧几下,上下左右动几下,就可以启动车了。
一听那些话,就很生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凭什么说我是站在那里,没有坐在车里,事实是一直坐在车里,不停地在尝试。因为很火很生气很着急,就说“知道了,知道了,”(其实是不想听他再啰嗦下去),就挂断了电话。没想到那位先生最不喜欢听我说“知道了,知道了,”因为觉得那样态度不好,太骄傲。知道了为什么做不到?
结果我用了吃奶的劲也没有打开锁死的方向盘,只能向左拧动一点点,当时只怕自己太用劲,把方向盘都给砸掉了。打算放弃开车,乘出租车送孩子上学,最终试了一下,发动了车。
送完孩子在学校门口,看有个未接来电,是先生的,就回了个电话给他,没想到就此拉开了世界大战的序幕,家庭版的单挑和华山论剑。
我:“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坐在车里?我就是坐在车里的。”
先生:“向左拧不开,就向右,前后晃动一下,就可以打开了,不要用蛮劲好么?”
Me:“你75公斤,我60公斤,当然你力气大,我拧不动是正常。”
先生:“人家设计车,就是轻轻拧动一下就可以启动的,比你瘦小很多的人都能启动,就你拧不动,你就是开电动车的命。”
我:“我就是开电动车的命,那又怎样?”
先生:不怎样?别天天这个旅,那个团的,有空多想想正事吧。
我:“什么叫这个旅,那个团,你把话讲清楚,没玩没了是不是?不要乱联系,乱说话。”
先生:“滚”。
我:“神经病”(很大分贝地)并默默问候了他好几代祖宗。
吵完感觉仍不过瘾,发了条微信给他:以后有事再也不打电话给你了,一打电话就争执,就像你说去地铁站接我一样,一接我就为上车地点而争执,你说我笨,我说你表达不够清楚不够明确,满嘴跑火车。(当然是因为我看森林,他看树木。)
先生回了句:谁笨谁清楚。有能耐以后别打电话给我了。自己心里暗暗下决心(不能明着下决心说狠话,要在行动上下决心才是王道)以后有事绝对不打电话给你了,老娘自己搞定,搞不定,就花钱请人搞定。
把该说的都发泄完,情绪稍稍平静,就禁不住想,为什么会这样?是自己赚钱没有他多,自己对自己不满意,不能听别人说半句不对么?以前认定是这样,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么。然后又会暗暗下决心,要多赚钱,不要看人的脸色,要让人看我的脸色。
回到家,先生电话又过来,说“心平气和的讨论下这个问题。。。,以后还会遇到别的问题,还说寒假你开车回老家,谁敢做你的车?比如轮胎没气了,半路上,怎么补气?没事多开车出去逛逛,刚加满一箱油,可以跑630公里,你不能30天才跑600公里吧。”
对方分贝不那么高,自己情绪平静,终于get到了他要表达的点:我没有多练习开车,而是常常把时间用在写作等“不务正业”,因为不知道通过写作自己看清楚了多少问题本质,把脑子升级成了几个罩杯。
还有一个点是,自己没有谦卑的向他请教行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当时说的是,“我又不是专家,还是个新手,我怎么知道开车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只能遇到一个解决一个,只有不断试错过程中解决问题了哦。”
对,他在意的是我不谦虚的态度,且没有谦虚的向身边的专家(他本人)请教在行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轮胎突然半路没气,该怎么办?
这个客观地说,的确没有想到,也想不到那么远,只能遇到一个学习一个,还做不到问题没出现,就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请教他。因为水平还没有到,当然也因为认知不够,在开车这点事上,自己是个短视,眼光不够长远,细思不够极恐。
就像一个大学英语4级还没有通过的人,让他去请教英语专业8级人士,学习英语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坑,先预防避免一样。没遇到坑,别人说再多也是白费口舌,结果一般是自己请教过了,仍会掉进坑,掉坑还不自知,呆的久了,顿悟,然后研究出坑攻略。当然眼光长远,认知水平高的人士,没有掉坑,就已经有了绕坑预案。
没有情绪时,认为开车这件事,事关生命,还是有必要听老司机的箴言经验,做到百万公里无事故。但有情绪时,就听不进去任何话。(题外话,很多女士都反映,先生坐在副驾驶位置自己不会开车了,因为先生老在挑自己毛病,也因为自己的确开的不如先生好。这也许和“易子而教”一样道理,“易妻而教”?)
而先生,也许就是觉得我不够谦虚,没有谦卑地向他请教一些可能出现的,自己还没遇到的开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和他着急上火的脾气和个性也是吻合的。自己呢,也的确没有想到过开车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刚拿到驾照半个月,臣妾真的做不到,也没想到有哪些问题。
真的是想让自己请教他么?还是他需要看见他,仰慕他,尊敬他开车是个老老老老司机这个事实,并适当的仰慕一下?
据推测,后者居多。每个人都希望在关系中被看见,被尊重,被了解。。。原来吵了那么久,什么车啦,点火啦,胎压啦,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都是围绕靶心问题绕圈子,表情绪,是隔着靴子抓痒,没有抓到痛处。就像我们经常说,“不是钱的问题,”其实就是钱的问题,或者大部分就是钱的问题。
亲,你吵架抓到痛处了么?吵架的底层逻辑,和背后原因,你get到了么?还是两个人在shouting & yelling at each other,but not listening each other...不论是底层逻辑,还是背后原因,又或情绪需求,都需要我们有双倾听的耳朵。对方讲话敲黑板时,你划到重点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