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我辩驳:如何突破防御型思维的掌控
of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on 得到
我们都认识到了,我们自己脑海中的防御型思维无处不在。今天的课程,陈老师介绍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与自我辩驳。
这套技术来自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对于不理性的思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辩驳:
第一种,实证性辩驳。就是找与不理性的结论相反的证据。重点是要找一些证据让自己看到,事实没想的那么糟糕。
第二种,逻辑性辩驳,是合理地进行推理,而不是过度推理。
第三种,实用性辩驳,简单说,就要问:我这么想有什么用?
举例说明吧,小明同学鼓起勇气约心仪的女生吃饭,女生说我有约了,下次吧。小明同学一下子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失落,生气,屈辱,沮丧,不一而足。
他可能觉得,女孩拒绝我了,证明我没有什么魅力。这是僵固型思维,觉得魅力值是固定的。
可能觉得:既然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约你,你就应该答应我。我不应答被拒绝,否则我就是没有被尊重。这个是应该思维。
也可能会想:我真是糟透了,没有女孩会喜欢我。我这辈子注定会孤独终老。这个是绝对化思维。
这些防御型思维以自动化的方式在他的大脑后台运转。他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已经被情绪吞没了。
那么,该怎么与自我辩驳呢?
第一,实证性。
首先女孩拒绝小明了吗?并没有这样的证据。女孩仅仅说:我有约了,还留了余地:下次吧。很可能女孩这天真的有事。
其次,这能说明小明根本没人喜欢吗?也并不能。也许这个女孩子暂时没计划发展一段关系,也许别的女孩子会喜欢他的呆萌。
实证性辩驳的重点,是要找一些证据,说明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万一,事情真的那么糟糕呢?这个女孩子就是不喜欢小明呢?
第二,逻辑式辩驳。这个女孩子拒绝了小明,可能小明不是她的茶,并不能说明小明没人喜欢,也不能说明没有别的女孩子喜欢小明,更不能说明小明这辈子都不会有女孩子喜欢。防御型思维一般都会有扩大化以及过度推理的问题。
第三,实用性辩驳。直接简单粗暴地问自己:我这么想,对自己有什么用?
大部分人的思考问题时,会有一些默认的倾向性,比如会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事实真相,实际上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比如说:小明有没有魅力?A姑娘不喜欢小明木讷,B女孩可能喜欢他的呆萌。
另外,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事实真相,因而容纳不下其他可能性。有时候也知道自己的想法非理性,可是控制不住就要这么去想,“我就是要把自己想得很惨,就是想丧一下”。
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失望、沮丧和愤怒。可是如果任由情绪把我们的想法带走,那我们就放弃了控制自己的想法的责任,也就放弃了做一个理性的人。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理性地控制自己,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想法,也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了。
对于一种想法,我们要问自己:
这样的想法会引发我们什么样的情绪?
这种情绪是我想要的吗?
它会触发我们什么样的行动?
这种行动是我想要的吗?
我这么想,是对自己更好,还是令自己更糟?
这就是实用式的想法。
我们的大脑中,有防御型思维很正常,重点在于,我们不能放任它破坏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这就好像我们身体里有两个自我,一个情绪化的自我,需要人照顾他的情绪感受,另一个是理性的自我,会用理性来说服小我。这个隐喻跟开篇的大象和骑象人,以及很多心理学书说的“内心的小孩”和“内心的父母”,不谋而合。
陈老师的观点:你是自己的裁判。
(陈老师在这节课,我听到的是,他建议用理性去约束和控制情绪,不同意放任自流。对比第一课的内容,大象和骑象人,情绪的大象力气很大,理智的骑象人理智但是力量不如大象,可以想象,这个理性控制情绪的过程,会很难很难。
也许,后面的课程,我们还能获得更多的工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