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风拂在脸颊
抬头仰望空中流动的云
倘若可能,希望和所爱的人肩并着肩
直到心底流淌的泪水风干
想向你倾诉的那些,
人们称它为梦
在啼笑中生存度日......
周末的早上,晴空万里,秋高气爽。上午,早早的忙完工作,坐在电脑前泡好咖啡,戴上耳机,听着谷村先生的《儚きは》,沉浸在浪漫的音乐和优美歌词中,思绪仿佛又被拉回到了童年时代。
我出生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小城市 -- 无锡。以前,每次被问到你是哪里人的时候,我总会自豪的回答:我是无锡人。我想我这满满的自豪感应该是来自于我们美丽无锡的三大特产 -- 酱排骨、油面筋、惠山泥人。而对于我这个喜欢吃肉肉的人来说,最喜欢家乡的一道美食就是无锡酱排骨。无锡有个老牌子叫“三凤桥”,市中心的那家百年老店,至今,每次路过都会看到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三凤桥酱排骨俗称无锡肉骨头,从问世到现在已有近140年历史。关于酱排骨还有个平民版的传说,讲的是无锡城内有座大石桥,桥下河滩上有只破石臼,其中有三只仙凤下凡时掉下的羽毛屑。桥边豆腐店的老夫妻无意间用刷洗过石臼的洗帚刷了自家的锅,结果发现烧出的肉骨头味道奇好,才悟到是石臼的仙气。他们把剩下的肉骨头汁留着,每回煮每回留,每回煮出的肉骨头都鲜美无比,夫妻俩干脆关了豆腐店开起了酱排骨店,而大石桥也因此改名三凤桥。
传说归传说,大概因为实在好吃,三凤桥的酱排骨才让人附会上了美丽的传说。这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江苏名菜,其色泽酱红,肉质酥烂,骨香浓郁,汁浓味鲜,咸中带甜。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戏剧家周贻白食用了三凤桥肉骨头后,大快朵颐,赋诗一首“三凤桥边肉骨头,朵颐足快老饕流;味同鸡肋堪咀嚼,莫负樽中绿蚁浮。”至今,三凤桥酱排骨的传人已是五代了。在外地的无锡人更是对家乡的“三凤桥”酱排骨念念不忘。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初,记忆中的童年并没有什么好吃的零食,饭桌上的美食就是鱼和肉。最让我常常念念不忘的美食自然就是酱排骨。爸爸偶尔会从市里的那家三凤桥老店买酱排骨回来,全家人一起吃。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和心情就像这个酱排骨一样甜甜的。我妈妈是个心灵手巧和有创新精神的大厨,她也经常会买了排骨回家做改良版的酱排骨,有时会烧糖醋的,和红烧排骨,糖会放得少一些,偶尔也会放点辣。妈妈会用冰糖代替白纱糖,做出来的排骨晶莹剔透。放学回家的时候,老远就会闻到酸酸甜甜的肉香味,那是最让我想念的家的味道。
无锡酱排骨,对于无锡人来说,它是响当当的百年中华老字号和金字招牌;但对于我来说,那是童年时代妈妈的味道和幸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