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上了年纪的人,就像家里的一棵老橘树,永远枝繁叶茂,人们却熟视无睹。
老姥对我们来说,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吧。
小时候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长大,因为是最小的孩子,受到的偏爱也更多一点。她躲过鬼子经历过民国,后来结了婚成了孩子她娘,吃过公社饭,受过自然灾害的苦,终于熬到了新社会,可以享受一下子孙辈的孝敬了,于是那些曾经的小脾气又慢慢显露出来。跟姥姥一言不合就回房间生气,有一点不舒服也得闹着去医院检查,要是我们谁送礼物忘了她那份也得念叨半天......
她一辈子只有姥姥这一个孩子,老伴去世后,她就住在姥姥家,一手带大了我们这七八个孙辈、曾孙辈的孩子。每当我回忆起童年,脑海中浮现最多的,就是那个处处都泛着岁月痕迹的老平房,院子里那棵扎过我无数次的月季花树,还有坐在阳台下微笑着看我们一群小孩疯玩的她。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曾经那个能背着我走很远的她已经腰身佝偻满头银发,那个她最疼爱的女娃也已背上行囊求学他乡,可是彼此的牵挂却从未因距离而减少。
大概是年纪大了的原因吧,最近几次我回家的时候她总是会跟我说,怕下一次我再回来就见不到她了。她说她爹娘都是96岁去世的,今年她也到96了,说不定......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她对于我的意义。
也许是习惯了她的存在,我竟然无法想象她不在的样子。如果门口没了她坐着聊天的身影,到了家没有她唠唠叨叨的声音,放假之后没有她偷偷塞给我的好吃的,天冷时没有了她的数落,生病时没有了她的心疼......那该是什么样子?
大概会很空吧。
不仅是屋子里很空,心里也是。
唠叨、烦人、忘性大、麻烦......大概是大家对老人的普遍认识吧。在我边吃饭边玩手机不愿意跟她说话的时候,在我面露不虞不想要那些自己并不爱吃的东西都时候,在我烦躁不想搭理她的时候,她是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这个她从小疼爱到大的孩子的?
突然想起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过的一句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当时读到这里时心中的那种触动,直到现在,也依然不能忘怀。这大概就是割不断的亲情吧。
现在的她,是不是又在数着日子算我什么时候回家?
只愿时光待她温柔依旧。
(在我的家乡,老姥是姥姥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