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花,花如女人。牡丹雍容华贵,犹如名门闺秀,从容大气款款而来。茉莉清丽脱俗,犹如小家碧玉,顾盼身姿袅娜而去。这些室温生长的花都不适合母亲,母亲是一株野蛮生长地向日葵。
1 待字闺阁的母亲
母亲生长在西北黄土高原 ,从小家里姊妹多。小学毕业后母亲就没上学了,跟着婆婆学起了农活。母亲那个年代农村的农活全靠人力,春天翻地、犁地、点种子、施肥,母亲样样在行。夏天割麦子、扬场子、收麦子、母亲一把好手。
秋天扳玉米、挂玉米、搓玉米粒母亲一个赛仨。母亲从婆婆哪里学会了作为一个农民应会的所有农活。母亲干活从不叫苦叫累,怨天尤人,还老是和男人比着干活。用现在的话说,母亲就是一个“女汉子”。母亲好学,既然是农民就把农民的十八般武艺样样学精。
女红方面母亲样样不输与人。绣花、裁剪衣服母亲一学就会。母亲那个年代谁家有娶媳妇的,结婚的这一天,街坊四邻七姑八姨都会跑到新媳妇的婚房,嘻嘻哈哈评头论足一番新媳妇的绣花枕头。大红的枕头配上金丝线鸳鸯戏水,才子佳人,甚是好看。在众人啧啧称赞声中,姑娘挣足了面子,也奠定了在婆家中的地位。
2 结婚成家的母亲
小时候我印象中的母亲,整天忙忙碌碌。父亲在单位上班,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母亲既要操持家务,还要种地,劳累程度可想而知。晚上母亲的手从没闲着,经常手里纳着鞋垫。一家老小一年四季的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纳出来的。老布鞋虽然穿着舒服,但耐不住孩子们猴踢马跳,经常露出豁牙八齿,我们的大脚趾也时不时尴尬地往后缩一下。
春天单衣,冬天棉袄。母亲的日子母亲的青春就在一件件衣服地更替中溜走了。母亲还有一个绝技织布,小小的我站在母亲织布机旁,看着梭子在母亲的手中左右翻飞,织布机在母亲的指挥下“哒哒”作响。那时正好流行一首朱逢博的歌金梭银梭。
金梭银梭
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
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
交给你也交给我,
看谁织出美好生活。
啦……啦……啦……啦
看谁织出美好生活。
金梭和银梭日月在穿梭,
时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
年轻人别消磨,
珍惜今天好日月好日月。
来……来……来……来
母亲一边织布 一边听我给她哼唱,疲惫的脸上难得露出了微笑。母亲织出的格子布变成了我们的床单,几十年过去了床单变软了,也褪色了,但是摸上去温暖柔软 ,最厉害地是竟然没破,纯手工家织布母亲倾入感情的东西果然是最好的。母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织出了我们一家人温暖美好的生活。
母亲的厨艺也是一级棒。北方人喜面食,发面馒头、手擀面条、烙饼、母亲样样拿手。夏天的手工凉皮、油泼辣子、蒜泥、黄瓜丝一拌,我们姊妹仨吃得抱着肚皮左跳右叫只喊肚子胀,母亲笑了嘴上愤愤地说“吃饭也不知道个饥饱。”冬天的岐山哨子面、黄花菜、胡萝卜丝、黑木耳、鸡蛋皮丝,臊子肉,再配一锅热腾腾油泼辣子红汤,北方人过年的心头爱,母亲的手艺堪舆大厨媲美。
3 儿女结婚成家后的母亲
随着儿女成家立业,长大成人。想着母亲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侍弄侍弄花草,跳跳舞打打牌。小孙子小外孙的到来,母亲又开始忙碌起来。母亲把早就准备好的旧床单,剪成一条一条的当尿布。母亲看不惯商店里的纸尿裤,尿布环保舒适但是母亲更劳累了。
刚出生的婴儿母亲做了大小合适的中式连襟衣,穿脱极方便。母亲还给婴儿做了一个个大小合适的小被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自己装棉花缝出来的。冬天时母亲做了许多花花绿绿的棉衣棉裤,保暖又舒适。孩子稍大一些时,母亲的罩衣罩裤又来了,这些衣服虽不时髦,但是耐用。孩子吃饭时、趴地上玩耍时都可以随时更换。
孩子们两三岁时,母亲的毛衣秀上场了。蓝色的、红色的、五彩的、搓板针、元宝珍、美国大平针,街上流行什么母亲就会织什么。孩子长到几岁,母亲一瞅孩子胖瘦高矮,毛衣就服服帖帖大小合适地穿在孩子身上。
4 空巢老人的母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母亲的孙子们上大学地上大学,上高中地上高中。母亲的家里只剩下了母亲父亲两个耄耋老人,母亲哪个儿女家都不去。
她说在自己家自在惯了,父亲身体大不如从前,每天一把一把的药要吃,母亲成了父亲贴身药师,每天用三个杯子把父亲早中晚要吃得药摆好,督促父亲亲自服下。
父亲药吃得时间长了 ,吃药对父亲来说成了一天中最痛苦的事,每每愁眉苦脸、拖拖拉拉,母亲每每及时提醒督促,父亲现在一刻也离不开母亲,真是少年夫妻老来伴。
母亲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农村,没享受过大富大贵的生活。母亲把她所有的爱都给了她的爱人、孩子和她的家庭。就像向日葵,不娇柔不造作,不管撒在西北广袤的田间还是地边,不管狂风暴雨还是雷电交加,一样昂起高高的头努力地迎接太阳,迎接生活地挑战。从不屈服于生活中的阴霾,历经风霜雨雪后结出累累硕果。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母亲是伟大的人,母亲是一个需要我们好好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