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怀念结婚前在父母身边的那段岁月。
我的爸爸是名医生,妈妈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爸爸妈妈都是那种善良正直而又勤劳的人。在我的记忆里,爸妈的人缘特别好,左邻右舍,谁家遇到难事,只要他们能帮上忙的从不袖手旁观。八十年代初,农村刚实行分田到户,家里的条件不好。爸爸每月不到六十元的工资,除了给爷爷奶奶二十元,余下的钱不仅要供我们兄妹四人上学还要家庭开支,妈妈精打细算的把紧吧的日子过的幸福而温馨。偶尔到街上买一次肉,妈妈总要给左邻右舍的孩子送一点,吃饭的时候爸妈总是开心的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地把肉吃个精光,而他们自己却不曾尝过一块。
小时候最奢侈的日子就是春节。春节前好多天就开始扳着手指数日子,那种渴盼多难熬啊!
终于盼到了年三十,爸爸鼓励我自己动手写春联,妈妈说等你把春联写好贴起来,我们就可以吃中饭了。我拿出妈妈早就准备好的红纸,裁出三副备用。我总是喜欢选些喜庆又有新意的春联,有模有样的写好,无不自豪的铺晾在显眼的地方,等待家人的夸赞。妈妈做菜的香味是无法抵挡的诱惑,我跑进厨房用鼻子狠命地嗅着刚出锅狮子头的香味,给妈妈烧火的姐姐没好气的白了我一眼:"别把口水馋掉到碗里"。妈妈催我快去把春联贴上,等爸爸和哥哥上坟(大年三十上坟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回来就吃饭。
每年的年饭都是我记忆里最丰盛的大餐。
我认真而又麻利地贴好了春联,爸爸和哥哥才走进村头,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妈妈做好的菜往饭桌上端,妹妹飞快的摆上酒杯、碗筷。一家人终于做上了饭桌,爸爸一边喝着小酒,一边问我们今年谁考的最好,考的最好的给一元压岁钱,其余的是五角(当然拿一元的总是我和哥哥)。妈妈总是说:“平时没得吃,今儿孩子们可以敞开肚皮过足馋瘾”。
我特喜欢过年的气氛,不仅仅有好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以前爸爸搞防预工作,老是没时间回家,家里没有爸爸就特冷清。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觉得得团团圆圆才有家的味道。
后来我们都各自成家,能陪父母一起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少。而我离家最远,每年只有过年期间有时间回去。
每每和我儿子闲聊,他总是说外婆家才让人真真正正感受到家的味道。我父母都是那种儿女心特重的人,他们对每一个孩子喜好的记得清清楚楚。
每次我们回去,爸妈总是打电话叫上姐姐一家妹妹一家,然后买回我们最爱吃的菜,忙上半天张罗两桌丰盛的饭菜,孩子们一桌不放辣椒的(我老公是扬州人,我的两个孩子不吃辣),我们一桌放辣椒的。平时很少饮酒的爸爸总要破例喝上一点,他说孩子们都在回来了,心里高兴。妈妈依旧是忙着往孩子们碗里不停的夹菜,看着还孩子们吃的开心她就特欣慰。
2012年,我儿子独自去了深圳上班,我总是担心这担心那,隔三差五的给他打电话,整天吃不好睡不香。我老公说赶紧叫儿子回来,孩子在深圳没事,你在家倒要烦出事来了。儿子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在爱就在,有妈才有家。
其实有父母之爱的地方永远散发着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