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灿地铺洒而来,落在白花桌布上,映在浅咖色玻璃水杯上,金光闪亮,一片明媚。
我备好笔和本,习惯地点开手机微信,在“行走拓宽世界”这一公众号里,我读着一篇篇文,想象着那些人和事儿,有敬仰,有羡慕,有佩服,有赞许,有欣喜,抑或有沉思……
偶然发现,文后扫二维码竟然可以即刻观看全国第五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的精彩回放。就这样,我聆听了张文质先生的主题讲座《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知晓张文质先生的名字,是在读夏昆老师的书时。今日能聆听张文质先生的讲座,竟有小小的兴奋与激动,郑重地摆好坐姿,放平手机,一副小学生认真听课的模样。
张先生温文儒雅,讲话生动幽默,再加上南方口音,让人感觉他颇有些可爱有趣。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里,他娓娓而谈,多是在讲述自己女儿的一些学习成长事例。
张文质先生通过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女儿的成长,不仅仅是满足了大家对他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好奇,也更好地阐释了他对儿童教育目标的新思路——“生命第一,健康第二,品行第三,学业第四,合群第五”。
最后,张文质先生还向我们分析了教师教育子女的三大优势:教育的专业人士;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教师生活特别有规律。当然,教师教育子女也容易出现三大偏颇:过高期待;过严要求;过度学习。另外,教师职业也有着内在的局限:事务主义(指没有计划,不分轻重、主次,不注意方针、政策和政治思想教育,而只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的工作作风)者;职业的封闭性;精疲力竭的体脑工作者。
最后,张文质先生提出教师教育子女最需要的品格:耐心、鼓励、制怒、不攀比。
作为教师,我深感张文质先生分析的优劣得失精准精当。
近来,我也在追剧《小欢喜》。剧中宋倩老师既是一个单亲妈妈又是一位金牌老师,她的女儿英子是一个非常乖巧懂事、成绩优异、有梦想有追求的孩子。然而,正中张文质先生所说,宋倩老师对英子期待过高(清华北大等名校),要求过严(高三这一年生活里不许玩乐高,不许再去天文馆,只有学习),学习过度(看剧时印象较深的一点是,宋倩老师开口闭口都是做卷子)。
另外,宋老师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不管是好的、坏的。过度的爱让英子压抑地喘不过气来。就这样,宋老师硬生生地把一个优秀地女儿逼得失眠抑郁甚至要跳河。
比她更悲剧的是宋老师上一届的学生丁一,虽说以理想的成绩考入大学,却因父母过多的干预,没有进入自己喜欢的地质大学。他整宿地失眠,严重抑郁,精神有些失常,总是回到自己之前学习的地方说是找什么东西。有谁能知晓,其实他要找回的是自己丢失的梦想。
相反,方圆和童文洁一家相对来说更温馨幸福。他们的儿子方一凡情商高,抗压能力也很强,就连内向的磊儿在小姨家也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了。
细细思量,作为家长,我们要把教育孩子作为我们最大的事业,但是也莫过于投入、过于焦虑。正如张文质先生所做的,采取开放的态度来教育孩子,适当放手,又与孩子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交流。
该如何教育子女?我们要教育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的确是我们家长需要用心思考、用智慧去践行的大课题。我非常欣赏张文质先生的说法,就是让孩子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让他们健康地、乐观地、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