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早上躺在床上逛微博的时候,看到微博热搜上有个题目话题为#和对象家庭条件相差太大#。自己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话题,看到里面讨论的相当热闹。这也让我想起了前两天观看的《老梁观世界》的一期节目,讨论的主题也是“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吗?”。如果放在以前,自己肯定会说无所谓,只要喜欢就好了。但是如今要我回答,我可能会说重要。但我认为的“门当户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的地位什么的,毕竟自己对自己有清晰的了解。我所说的“门当户对”是两个人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爱好支撑两个人度过以后漫长的生活。简单的说就是有话题聊,价值观相同。
自己小的时候,网络还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小孩子们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观看电视节目。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最喜欢的要属于黄金档的电视剧了。可以说很多的电视剧都烙有自己青春的记忆。例如《王子变青蛙》、《放羊的星星》、《爱情魔法师》等等。那时候,电视剧内容大多是总裁爱上灰姑娘的故事,在电视剧的结尾都是王子和灰姑娘打破世俗的偏见,获得家人的祝福、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也是在那个时候,每次过家家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的争当灰姑娘,等着自己的王子来寻找自己。那时候毕竟自己年纪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会发现这种“王子和灰姑娘”的桥段只存在影视剧中,现实生活中少之又少。现实生活中,王子大多数只会找公主,现实生活中的羁绊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今天,当看到微博上的相关讨论,自己也好好的想了一下,对于自己来说,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吗?
在想这个问题之前,自己还是如往常一样,想先弄明白人们所指的“门当户对”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在百度百科上,“门当户对”被解释为:门当就是门道相当,挣钱的门道相当才能交往相处或落户成亲。指男女或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职业相当,很适合交往或结亲。否则夫妻不和,子女受罪,影响巨大。在中国古代是非常注重“门当户对”的,古人认为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在一个家族一代一代沿袭或演化下来的,即便周围的环境有变化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两个家庭如果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会有共同的快乐,才会保持更长久的彼此欣赏,也才会让友谊或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这是古代人们所认为的“门当户对”,那时候的“门当户对”还仅仅的限制在双方的家庭,父母的身份地位如何,家庭的名望有多么的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门当户对”的内涵也应该有一定的延伸,这种延伸是从父辈转移的我们的子辈身上。大多数人往往把“门当户对”概念狭隘化了,“门当户对”还应该包括恋爱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相近的,这样两个人对于生活才会有话题可聊。如果两个人在生活上差距很大,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蔡康永先生在《奇葩说》中所说的:我印象中的门当户对是包括到了自身的教育阶级和文化背景,这件事一直没有被提到,我很惊讶,可是我的亲生经历,是我有一些留学回来的朋友,他们的社交范围常常会要招待他们再鬼外所交往的讲英文的人,所以那一桌聚会的时候呢,作为礼貌他就是和他的外国朋友讲英文,但是他的另一半没有受过英文教育,所以他的另一半整个晚上坐立不安的,所以到后来只好不携伴参加了,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呢,他的伴侣就觉得自己被冷落了。他的伴侣可能喜欢自己与一群死党,一起将一些粗鲁的题目,她也不想带自己的另一半参加,因为他觉得很无聊,所以我们所讲的门当户对,不必限制在所谓的爸爸妈妈那一辈的冲突,而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谈恋爱的时候一切都很浪漫,结了婚之后,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的相处,都意味着你们会越走越远,还是越走越近,夫妻为什么爱的那么的热烈,可是结婚之后,会渐渐的关系变冷谈呢,那是因为它们能够交换的话题越来越少,所以很多夫妻不是不爱对方了,而是他们的社会圈无法融入。
讲到这里,自己发现思想上的“门当户对”还是很重要的。再考虑“门当户对”时,我们最应该考虑的应该是两个人的思想是否在同一个频道上。而不是家庭的地位和门望。套用三毛的一句话:聊不来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聊的来的话,亿万富翁也嫁。也有例外的时候。个人还是喜欢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健健康康的过完一生。我不害怕平凡,我只害怕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