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教大宝数学应用题,看着这么"简单“(我中小学没少参加数学竞赛,我对于自己的数学还是很自信的)的题他三番五次的不理解,有时候我就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继承我的数学思维。我越着急,他思考的就越慢,我就越着急.....你完全可以相信,我理解什么叫抓狂。
2015年的时候,曾经在微信圈里风靡过一篇育儿文章,叫“不打不骂给孩子立规矩,国外育儿师叫你使用惩罚椅”,那篇微信文章里还配着很多国外的视频截图。然后还有详细的使用步骤
(以下为不恰当信息,请勿模仿)
当时看着视频截图图里那个挣扎的无助的哭闹的,不停从惩罚椅上想下来却不断被抱回去的孩子,我们的直觉就是,哪里不太对,非常不对。所以我们家只不成功的在老大身上试了一次就没有再用过,而且我们觉得根本就不需要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达到管教的效果。
短短两年过去之后,我特别高兴的是,再搜索这个关键词,就已经可以看见非常多的人对这种方法的批评和唾弃了。这说明有更多的网民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再偏信大V的内容了。
事实上,早在2014年,在这个曾“流行欧美”的管教方法的发源地,美国,在著名的时代周刊《TIME》上,就已经对这种过时的管教方法进行了批评。而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叫,《惩罚椅在伤害你的孩子》(文章链接需翻墙)。而时代周刊的这篇文章就是基于对Daniel Siegel教授的访谈材料整理出来的。
Daniel教授是脑神经学领域的专家,在儿童,青春期和成年人的神经医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并且是UCLA正念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系列关于亲子和儿童发展的著作先后成为纽约时代畅销书,中文版也都先后上市(实在是太高产了)。
Daniel的研究表明,不当的使用“time-out”方法,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的伤害,和使用体罚是一样的。
而正确的使用“time-out”方法是非常少见的。要简单的判断的话,只要父母的出发点是“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那就不太可能正确的使用“time-out”方法。所以,从我个人的解读来看,就是 "还是不要用惩罚椅吧"。
先不用看什么脑神经科学,先从人之常情看。
第一,为什么没有大人的惩罚椅?
如果孩子有惩罚椅,那为什么成人没有惩罚椅?孩子会做错事,孩子会情绪失控,大人也会啊,为什么家里没有大人的惩罚椅?这个,对于新生代的孩子更加难以接受。作为家长,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时代有更自主的选择,更坚定的人生目标,更清晰的主见。我们如果跟孩子们说,你们小时候得听我的,长大你们就会有自己的主意,你们小时候别反抗我,长大你们就会不盲从权威,这个听起来多荒谬?
第二,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跟我好好说话,却让我跟一把椅子“反思”
如果你身为员工,你的老板让你去坐冷板凳反思,去面壁,你会是什么感受?
体会过冷板凳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觉得“冷板凳”就是耻辱凳,只有坏孩子,问题孩子才会去坐冷板凳。
委屈,恐惧,被忽视,不被爱,被拒绝,被蔑视,等等不好的体验是“冷板凳”的典型特征。
惩罚椅是一种很奇怪的反人性的工具,一个大人尚且很难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进行自我反思,凭什么指望一个大脑尚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可以在一把椅子里冷却和反思呢?如果这种反思的工具真的这么好使,那成人“反思椅”应该大卖特卖不是吗?
很多情况下,成人惩罚孩子的时候,尤其是情绪失控的孩子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也不好。而这个是采用“惩罚椅”的大戒,即便是那个不负责任的8步法也提到,要轻松的和孩子说孩子错了。但是它没有解释,如果家长是愤怒的说,会有什么恶果。
所以,即使孩子最后真的承认"我错了“,然后象父母道歉,不过是屈于父母威严而已。以为孩子能通过反思认识到自己“错了”,就是天方夜谭。其实在孩子内心培育的只是,放弃对父母的信任,放弃对父母的沟通,对权利的愤恨或渴望(等有一天我自由了,我一定会...),或者从此屈于威严,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第三,既然有惩罚椅,那为什么没有光荣椅,既然有冷板凳,为什么没有热板凳
其实很多介绍time-out的英文文章里,也提到,不能只有time-out,还得有time-in。如果把和孩子的爱当成一种资产的话,time-out是一种爱的取款,那还得有time-in,爱的存款啊。只有惩罚椅,却没有及时的孩子进行鼓励,如果只有把孩子强行塞进冷板凳,却没有平时热板凳的暖心交流的话,孩子和父母的爱就变成了负值,当爱不足的时候,就会有反抗,有叛逆,有绝望。
可惜,这些,可能多数采用惩罚椅的家庭都忽视了。这也是为什么Daniel教授觉得惩罚椅在多数情况下就没有正确的被使用。
下面,回到脑神经科学,看看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什么
人脑从人类进化的历史来看,最先有的是原始脑(也叫爬虫脑,顾名思义),这个区域集中了很多趋利避害的原始动物本能,比如,手碰见火会躲,这个反应是原始脑的作用,不需要经过任何逻辑分析。据说,人类对公众演讲的恐惧,也是来自这里 (看见一大堆陌生动物的眼睛,第一反应是逃跑):-)
然后是情绪脑,所有的人类的关于喜悦悲伤委屈耻辱等等等等的情绪,皆由这个部分产生,所以,当孩子对“惩罚椅”产生恐惧,耻辱,羞愧等感觉的时候,是不需要他的逻辑思维来判断的,也就是说,ta觉得羞耻,不是因为理解ta“做错”了什么,而是反复的经历之后,他对对这个画面产生直接的抗拒,痛苦,羞耻等情绪。而这对于让孩子“反思”的目标而言,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反思”是一种逻辑思维,去分析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可以改进,怎样解决,等等。而一旦先有了负面情绪,理性大脑的工作反而受到了抑制。
最后是理性脑,这部分是整个人类最后发展出来也是每个个体发育最晚的一部分。所以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应该理解的道理,其实孩子是真的理解起来有困难(不管是学龄前,少年还是青春期)。
那从脑科学的角度,“惩罚椅“究竟是怎样让孩子在“纠正错误行为”的道路上背向而驰的呢?
首先,原始脑第一个工作,它大叫“危险”。
原始脑是怎样发现“危险”的呢? 其实很简单,从父母愤怒和不耐烦的语言和表情上,趋利避害的原始脑瞬间就知道了。同样的,大人也是一样,当大人看见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有很多人都是瞬间愤怒的。所以大人真的比孩子更理智吗?
第二个工作的是情绪脑,一旦感觉到威胁,情绪立刻被激发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大人带着情绪让孩子坐惩罚椅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不会平静,反而会更激动,更反抗,因为ta首先会忘掉你究竟为什么生气,而是觉得恐惧,愤怒,委屈,想反抗,想逃跑,不要坐惩罚椅
所以,这个时候大人本来想让孩子好好冷静和反思,其实结果是孩子更激动,更不冷静
而且情绪脑的最大作用之一,就是关闭理性脑。所以,我们有时候说,被情绪劫持就是这个意思。
同样的,当看到孩子的不当行为的时候,为什么很多大人也会失控,会跟孩子大吼大叫,因为大人也被情绪劫持了,那情绪里面可能有什么?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以后我们再展开讨论。
然后,没有第三了,你本来想让孩子冷静一下,反思一下,结果全失败了,这事情根本没去孩子理性脑处理。
不信的话,多年以后家长问问你的孩子还记得当年在惩罚椅上学到什么教训,ta很有可能只记得当时坐惩罚椅的情绪和感觉。
更糟糕的是
根据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一个经历的反复出现,会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永久性的影响。比如儿童时期反复的糟糕的体验,比如经常被父母拒绝,被排斥,被惩罚的经历,会直接影响孩子成年以后对类似条件的反馈,比如面对挫折,面对父母的坏情绪,面对权威,等等。极端情况下(注意,是极端状况),严重的儿童时期的创伤性的体验,会直接提升孩子成年后抑郁,药物上瘾等精神状况的概率。
所以,错误的使用惩罚,会使家长失去了一个和孩子建立连接,建立信任的机会,失去了帮助孩子学习处理自己情绪的机会,失去了一个让孩子自己思考怎么改进的机会,失去了一个家长自己和孩子提升共情能力的机会,失去了一个让孩子大脑健康成长的机会,反而巩固了孩子对家长和惩罚椅的失望和愤怒。
那好的做法是怎样呢?下回再说,这篇够长了。
那最后的最后,Time-out的原则里面究竟有没有任何可取的地方呢?有。就是那个当下,成人如果真的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的话,ta自己需要找个地方自己先冷静下来。所以time-out,首先是成人需要先做的。
希望你可以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让ta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情商,更好的和家人,朋友和整个世界连接。
希望你可以做不失控,不焦虑的父母,成为孩子永远的伙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