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1,黑川雅之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师,被誉为开创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
2,荣获过27次德国iF设计金奖(iF Design Award)、31次日本杰出设计金奖(Good Design Award)、日本每日设计奖(Mainichi Design Awards)、日本室内设计师协会年奖等。
3,除了《设计与死》、还有《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依存与自立》、《野生的冲动》、《基于不对称美学的物体理论》、《记忆与愿望》、《设计曼陀罗》、《设计修辞法》、《素材与身体》、《信息空间》、《21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等以上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4,“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他如同一个诗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探索,寻找着人类灵魂的栖息地,并成功地将东西方审美理念融为一体,形成优雅的艺术风格。
5,著名的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他的作品列为重要馆藏物。
6,本书以日记形式的设计感悟,让读者从黑川雅之的思绪中体会他对设计与生命的理解,是奉献给所有那些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的人们。
书本内容(选取自己获得收获并总结的内容)
1,设计,只有从特殊的“自己”出发,才能与他人产生真正的共鸣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
展现自我,让人了解自我。
设计师更是如此,产品就是自我的最佳表达。
只有从特殊的“自己”出发,才能与他人产生真正的共鸣。从特殊性出发,才能引起普遍的共鸣。
总结:形成自己的思想,顺其自然,展现自我,然后产生共鸣。
2,学习和创作的关系可想象为“呼吸”
设计需要多次创作练习,才会产生好的设计。
工作上如果停止了“呼吸”,就不会干好,工作也就会毫无生气。
休息在工作中非常重要,是呼吸动作的一环。正因为有了休息,工作才更有意义。
痛苦和快乐、练习和创作、训练和比赛、休息和行动,所有这些都仿佛呼吸一般紧紧相连。
总结:“呼吸”是在做一件事情中找到平衡的方法,就是工作与休息的平衡,练习与创作的平衡...
3,建筑或设计最终也能归结为“爱”的问题吗?
人是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一个城市的爱是从爱这里的人开始的。
如果说对于一个城市的感情是从宏观开始的,那么对人的爱则是从某个单独的人开始的。这种单一性相当重要。
“我知道站在我身边的青年,还有周围的树木、石头都在想些什么。”他说他自己过去和这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曾经在一起的东西,现在却要分开,即使我们会各奔东西,但因为过去曾在一起,我们彼此能够知道对方的心情。这些都表现了美国原住民和自然共存的思想,而从这种一体感中,人们感到了他人、树木和自己身体的连带性。
与其说是互相吸引,不如说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爱”的真谛吧。只有经过生死离别,才会更加理解生存的意义。与“过去曾为一体”的一切告别而产生的悲伤与喜悦。
日本人是“生活在互相体谅、互相调和之中”的。
某个人和人的“间”,同样,声音和声音、物品和物品的“间”,也都意味着努力回归原状的力量,也就是说将所有这一切互相关联起来。为了实现令人向往的调和,这个“间”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过去曾在一起的物或人一旦分开,就会感到不安,每个人为了缓解接踵而来的不安,就会自发地互相关心,彼此关照,也就出现了“间”,这难道就不是爱吗?“间”既暗藏着互相吸引的力量,也会因为这个力量互相争执,从而使我们生存的空间充实起来。
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空间而进行的设计。而这里的空间则是一种具有紧张感的、充实的空间。所以,人们之间在不具有整体性的情况下,不是靠个体的关系去建立一种调和的“神的秩序”,而是通过每个人之间的“爱”来建立一种秩序。不是靠整体感,而是靠个别的。细微的单元建立一种关心友爱的结构。
建筑或设计可归结为如何处理整体调和的问题,也就是说,将各自具有特点的想法归纳起来,从而创造出富有审美意识的设计。
总结:人活着,就在跟周围产生“间”,不可避免。去观察,什么是自己生活的“间”?为空间而设计,而空间就是羁绊人的事物。
4,不能DESIGN(设计)的设计师不会design
所谓的“设计”应该划分成两种范围。一般来说的设计范围是指,用物品的形式来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design),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范围就是“完善创造物品的条件”(DESIGN)。
即使设计的东西使用起来很方便,但如果不使用可再生材料去制作,其最终还会有损于人的生活,因此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为了让很多人或组织的欲望统一为一种形式,设计不会仅仅以其美的形态而结束。
有时候需要完善社会背景,有时候为了避免使企业做出错误判断,要不断创造条件,还有时候,如果不去进行广告宣传活动,改变社会意识,也就很难做好真正的design。
设计与其说在进行设计,不如说是在进行创造更加贴切,而且设计需要社会的接纳力。只有具体改善社会状况,同时具有设计能力的设计师,才能做好设计。
5,换位思考,就会明白很多重要的道理
因为有了饥饿感,才会出现欲望。
处于饥饿的状态,这才是人类原本有的处境吧。一直有饥饿感,用于不满足现状,这才是人类的真实写照。正是这样才让人类具有了不断进取、进行挑战的力量。
6,予人方便,予己守则
为了他人可以随机应变,为了自己就要严格遵守规则,我认为以此态度为人做事,即使有时候稍微破例一下,与人方便,那么也许就能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了。
7,人因为想要创造才会去创造
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深不见底的不安”之中。所以说人的创造动机就是“创造的冲动”,是在充满了神秘的、与生俱来的某种“不安”中产生的,而人们所创造的物品本身成为了缓解人们这种不安的调和剂。
所有宗教的出发点都是因为感到有所欠缺。
创造的动机不是因为“想要有用之物而进行创造”,而在这之前,创造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本书给我最大惊醒的一句话:死亡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所谓“死”,只不过是失去了意识而已,就像我们服了麻醉药一样。因为死就是失去意识,即使肉体进行无理性的新陈代谢,也很难说仍然是活着。所以,人死了是没有痛苦的。只不过是活着的人失去了那个人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应该是别人的事情吧。
后记:
这本设计与死中,对产品,对创作也都提出了许多专业的见解和建议,不仅仅是对从事建筑、产品工作的人,对所有热爱创作的人而言,都会从这本《设计与死》中获得灵感与顿悟,收获勇气和力量。 “我只是想要去创作。“人,因为想创作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