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住某酒店的特价房,象置身冰窟。起初进去略感凉意,后来越躺越冷。不想换房,只好将该穿的衣服都穿上,裹着被子开灯睡了整晩。今早退房,前台服务员脸上略显诡异,似乎心照不宣,没多啰索就办了手续,还连声道歉。
那间房位于楼道最尽头,估计阴气很重。早起虽不太精神,但没做恶梦还算万幸。为不影响白天爬山,不仅泡了咖啡盛在保温杯里,还直接叫了摩托车一步到位,送我到山脚下的金云村。
根据《天地宫府图》,金城山是天下第六十八福地,由石真人所治。年深日久,此山被叫过各种名字,包括现在的金子岭、金紫岭。好在有不同时期的县志可以佐证,此山即是彼山。
从村里到山顶大约两个小时,一半土路仍可车驶,一半石阶就只能步行了。远望山峰高远,线条平平,暂时不觉得风景特别。回想从公路到山脚下一直蜿延而上,茂林修竹,清溪石涧,偶尔见到被挖开的丹崖红土,估计千年以前的这里会更加青翠些。入山不易,居于金城山主峰算是远离嚣凡了。
大约十点半到了金峰寺。寺庙成色颇新,据说由当地某大功德主牵头复建于几年前,平时请了一位老人驻守。庙里中间主供的是当地人信奉的金子大王,两边依民之所向佛道同堂,可供的仙佛都供上。老人略有些耳背,得大声交谈才能互相明白。寺庙朝西,在北边仍留存了当年建设时使用的材料卷扬系统。
越过寺庙,风景开始呈现不同。于山脚仰望难以见到的岩石,都层叠错落在草丛中。巉岩大处形成天然崖洞,稍加块石砌筑,即可成遮风挡雨的安乐窝。山顶风常有,洞里不潮,是闭关修行的好去处。
山巅一碑由崀山户外徒步协会2012年所立,上写“金紫岭海拔1772.4米”。登顶人无不与之合影,以慰自己辛劳。周围有少许垃圾,但不严重,这大概也赖协会常组织志愿者清理之功。倒是政府对此山的保护意识不强,文化宣传付出心力有限。特别是些许石刻粗制滥造。虽录古人所咏诗词以记山岭之美,但白底红字与岩石原有的黑色搭配在一起,不但没有锦上添花,反倒大煞风景。乍看时,还以为是文革标语。
立于峰巅举目四望,近处群山连绵,远处烟城隐约。阳光和煦,不减西风强劲。秋苇东倒西歪,却还要奋力挺直,似向天表忠诚。岩石颇凉,只能坐在草丛里,瞑目享受秋光。
时值中午,来往的各路人马或借寺庙设施开伙自备午餐,或寻一山泉细流处自理锅灶,或到步行起始处的农庄点菜消费,尽是有备而来。我吃了几块士力架,不感饥饿,于是步行下山至村庄处,叫了摩托车重回新宁县城里。
这趟福地探访之旅就算草草收官了。
201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