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思考,陌陌行走。
回头想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概高三的时候,突然封闭了自己。怎么来的呢?我慢慢思索。
中考结束,在普通高中的优秀班和优秀高中的普通班之间,我选择了后者。掏了不少的钱进去。进去之后才发现肯认真学习的人寥寥无几。不是说环境对我有多大影响,怪只怪我没有把持好自己。在松散的环境里,我开始习惯性地逃避任何费劲的事情,再也拾不起以前专注一件事的能力,我变得软弱,不堪一击。
在我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的度过一个又一个日子的时候,人生也渐渐滑向深渊。终于,在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我毫无悬念地考到了年级倒数。班主任对我一顿数落,我这才猛然醒悟。wtf, 我是谁?我在哪?我只感到周围深沉的黑暗,以及汹涌而来的绝望。开始厌恶自己,然而于事无补。
上课依然翻着一本又一本的小说,一边担心未来,一边安于现状。后来看到了路遥,看到了他的《平凡的世界》,不得不说,这本书有催人奋进的力量。我感受到了孙少平对于生活的理想的虔诚和热情,对比自己玩世不恭的生活,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
2·
在这之前疯狂地喜欢看小说,也喜欢写东西。于是,我奠定了做小说家的理想,并且告诉自己,在这之前,先上一所好的大学。
接着,我开始了疯狂的逆袭之路。从来没听过课的我第一次开始一节不落的听,听不懂硬听。每天给自己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一项项完成。
说实话,不止一次想过放弃。听课听不懂只能干着急,定好的计划一项项搁浅。学习了很长时间但成绩依然没有气色,只能深夜在被子里哭一哭,然后第二天继续默默坚持。
生活中再也没有玩乐与欢笑,有的只是永恒沉重的努力。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头发都要掉光。我学着自己调整,与自己对话,在日记中倾诉。
我越来越关注自己,越来越想了解自己。也许这就是孤独的开始。
3·
孤独给我的,不全是好东西。
我永远记得那是什么样的体验,在课间抬起头看到自己周围玩闹的同学;在体育课上别人都有自己的同伴唯你一人落单;一大圈人聊的很嗨你一句话也插不上。突然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外,这种孤独的滋味并不好受。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太过极端,是否禁锢了自己。
有天缺席了晨跑,班主任问我原因,我却一句也答不上来。晚读之前有一段晚饭时间,我一个人坐着,开始胡思乱想。我怎么这么笨,什么都不会说。越想越着急,越想越觉得难过,憋红了脸,头也不抬,一个人憋着。刚上晚读,班主任看我不对,就把我叫出去,问我怎么回事。我当时哇的一声就哭了,抽噎着把所有的事情告诉了班主任。老班慢慢地对我说,这些以后都会有,你有心,就会慢慢锻炼自己,大学就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但现在要做的,就是考上大学。
后来,我不能说坚定的孤独,但我学会了不为孤独伤心。有时候看别人三三两两,心里还是发酸,但时间长了,我反而习惯了。
4·
我开始真正享受这种孤独,慢慢地,慢慢地度过属于自己的时光。
自己摸索学习的技巧,成绩也渐渐有了气色,我也慢慢坚定了信心。
越来越觉的一个人的时光很诗意,可以早晨早早起床往教室走,看着雾气弥漫的校园;可以中午一个人悠闲地吃饭,手里捧着一本书读的不亦乐乎;可以晚上背着单词回到宿舍,洗漱完躺在床上,细数自己一天的时光。累如牛,却是一万分心安。在每个周日的下午,学校休息,就出去吃一顿好的,买点想吃的零食,遛到书摊上挑两本书带走。
此时读了村上春树,觉得相似的地方好多(指的只是孤独这一方面)。喜欢一个人慢慢得走,喜欢随时随地地读书。有自己的为数不多的好友,绝对是倾心而待。村上春树在自己写的小说中或多或少都带了他本人的这种孤独的方式吧。
无论是《海边卡夫卡》中的田村卡夫卡:自己一个人走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带着自己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读书的爱好以及一个行囊,就可以给自己一个世界。
还有《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彻,与周围格格不入,一个人慢慢听课,吃饭,享受周日自己熨衣服和写日记的时光。自己读书和思考。
最喜欢的是《斯普特尼克恋人》里的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心动了好久:理想的暑假过法,热,孤独,自由。不打扰谁,不受谁打扰。
5·
最后,我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大学,只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但这是我牺牲了很多东西换来的。我的爱好,我的所有时间,我的人际交往……并且,换来的不只是大学的敲门砖,还有坚强,勤奋和坚持。
接下来,就是要对我的孤独做一个改变,不是禁锢自己,让孤独变成孤僻,而是让自己去见识,去了解更多的人。
找了很多关于人际交往的书来看,也开始慢慢与人交流,学一些说话的技巧。但我知道这绝对不够,人生需要见识的人和事很多,我也会慢慢汲取经验慢慢成长。
我即将要去到一个叫杭州的地方,开始自己新的大学生活。希望我在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之后,还能保持本心,还能坚守自己这一份孤独。
毕竟,这是高三这段时光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它让我学会认识自己,学会慢慢成长。
感谢被时光温柔相待,带着这份温柔,我会开始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