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群效应》第4—5章
04你能为我解决什么根本性问题?
根据组群的目的,社群一般分为事件驱动型社群和关系驱动型社群。由事件驱动新组建的社群的生命周期都很短,一般3-7天。由关系驱动组建的社群生命周期会更长一些,至少一个月。
用户加入一个社群,一般有以下几个诉求。
①问答求助
②炫耀
③寻找共鸣
④分享知识和资讯
⑤管理和储备潜在关系、维系关系等。
⑥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
许多人加入并持续停留在一个社群中不仅仅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基础。还因为有一个明确的需求。既相互帮助,又存在冲突和协作。
好社群的出发点:工具性、病毒性和长连接。
“工具性”是用户加入社群和产生转化的基础,用户为什么要加入并留存在一个社群中呢?只有在回答完“工具性”的问题之后,“病毒性”和“长连接”才会开始发挥作用。“病毒性”正是业界最为期待的病毒式扩散,海量爆发。“长连接”则是指用户的长期黏着、留存、乃至变现。
为什么许多社群速生速死?是没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解决了什么根本性问题,以至于让用户第一眼看到你时就加入?(工具性)
②如何不仅让用户加入,还能促使用户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同学都拉进来?(病毒性)
③如何吸引用户及其好友今天用、明天用、后天用,甚至每天用?或者今天买、明天买、后天买,甚至每天买?(长连接)
关于工具性、病毒性、长连接社交模型,我们以知识星球为例来解读。(见下图)
从以上的模型出发,工具性、病毒性和长连接之间,他们可以自由组合,它们之间任何两个组合都可以产生惊人的结果。比如工具性和病毒性组合会引起巨大的引爆现象。
(1)用户为什么要点击这条信息?(工具性)
(2)用户为什么要分享这条信息呢?(病毒性)
前者代表用户转化,后者代表信息快速扩散,这是社交网络中的一个非常清晰、简洁的闭环。
另外,“工具性”和“长连接”组合会提升订单转化率。就像每年双11活动。这些围绕着折扣、优惠的促销信息通常没有病毒扩散性,却能够充分提升订单转化率。
“工具性”除了让用户一瞥之间就愿意加入外,至少还将在三个层面发挥作用,分别是:
(1)外部性。帮助社群建立巨大潜在的用户池,源源不断地吸引新成员加入。
(2)过滤器。将新加入的用户迅速引导至属于他的“三近一反”的小圈子中去,以提升活跃度。
(3)望远镜。用以观察社交网络和大型社群的变迁,从而寻找到新的获取红利的切入点。
05小池塘里的大鱼
①小池塘里的大鱼
小池塘就是在一圈子里相互比较的人群,大鱼代表想要凸显自己地位和形象的用户。游戏的排名,看直播给明星打赏比拼看谁排第一,这些现象,都归纳了为“小池塘里的大鱼”。
②荣誉驱动
“比”成为当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现象,很多时候,人们都不在意自己在“比”什么,只是享受“比”的过程和结果。为了获得虚拟荣誉和地位,塑造个人形象,用户会不断投入时间和金钱等,比较、比拼、炫耀最终的胜利都是用户受荣誉驱动而做出的行为。
荣誉驱动是最强劲的社交驱动力之一。
③如何让用户持续进阶
(1)划定一个“小池塘“
以某一话题,或者领域和行业的会员聚在一个圈子里。
(2)让用户去比,告诉他们结果。
以某一话题和活动为例,对学员所获得的点赞、阅读量、积分等排名并公布排名。
(3)让用户知道有人在和他比
借鉴荣誉驱动法,构建一个上升通道,通关可以进入下一个更高阶层。
④社群运营主轴
用户塑造形象
↓
小池塘里的大鱼
↓
“比”(形成了动态池塘)
↓
塑造“够够手”自动进阶机制
↓
吸引用户,完成黏着和转化
↓
明确商业模式